N一财
本报讯 3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称,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任务完成了62%。用量化指标衡量复兴进度引发广泛争议,甚至有人质疑杨宜勇从中获利。
杨宜勇5日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应说,其实早在2007年,他们就发布了第一份民族复兴报告,当时的数字为46%,杨称当初向高层汇报时得到的反馈是低了。5年复兴指数提高了16个百分点,学者肖余恨提出是否客观的疑问。杨宜勇解释称:“这五年中国GDP平均增速达到11.2%,这也是历史上没有的。”
杨宜勇称,2007年,他们就发布了第一份民族复兴报告,5年之后,他和同事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这份新的报告,其间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纯属“业余爱好”。
杨宜勇和同事将复兴指数作为一级指标;其次选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国际影响等六大指标为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再分解,最终选择了29项三级指标。记者注意到,不少指标与国家统计局2008年公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全面小康”指标相似。杨宜勇承认复兴指标受了小康指标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