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随着城市的发展,莆田城区的建筑工地越来越多,但工地违章违法以及不文明施工现象也日趋增多。从今天起,海都报莆田新闻中心推出“工地施工乱象调查”系列报道,从工地安全、卫生、交通、噪音等多个方面入手,揭露目前莆田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存在的种种问题,反映市民心声,倾听各方意见,探讨问题解决之道。
N本报记者 陈盛钟 马俊杰 文/图
核心提示:占道施工、乱排污水、尘土满天……昨天,本报报道了莆田市区两个建筑工地因为野蛮施工上了“黑榜”的消息,引发市民关注。本报发出的“向野蛮施工说‘NO’”的征集令也得到了积极响应,不少市民致电本报举报自己身边的“野蛮工地”,并提出了建议。记者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出了目前城区建筑工地存在的野蛮施工“七宗罪”。
罪状1 安全隐患威胁市民
工地大吊臂、塔吊,经常超标悬在空中,就像悬在行人头顶的一把剑。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等意外。莆田市区护城河三期项目工地靠近主干道的文献东路,工地上的塔吊吊臂经常悬在马路上空,市民经过该路段时无不小心翼翼,担心吊臂存在安全隐患。而这样的情况在市区不少工地上也都存在。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工地施工人员在高空中“裸露”进行焊接、金属切割等工序,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工地方注意到了吗?很多市民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罪状2 频现毁绿“黑手”
黄先生家住在莆田学院附近,至今他仍对莆田学院中区大门口前的数棵大榕树被开发商私自砍伐一事耿耿于怀。他在向本报反映开发商野蛮施工乱象时特地提到了发生在今年3月份的这一事件。
学园豪庭、联创广场、文献步行街广场……近段时间,本报曾连续报道了莆田市区一些路段的绿地、行道木遭人私自砍伐的事。对此,在机关单位上班的陈先生表示,今年2月份,莆田市刚被命名为国家级园林城市,现在还在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开发商为了让自己的楼盘“显山露水”,更多地露出自己的脸面,随意毁坏绿化,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有关部门也应加大查处力度。
罪状3 挖坏缆线管道
施工挖地基,却连带挖坏周边的缆线、地下燃气管道,以致民宅开裂等,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这些野蛮施工行为在市区的工地并不少见。
“如果爆炸了后果不堪设想。”家住荔城大道交通花园的刘女士回忆起去年12月初发生在小区附近一个工地的管道燃气被挖断事件。去年12月2日上午,“和成天下”工地突发天然气管爆裂,泄漏的天然气喷出近5层楼高,持续喷发达半个多小时,附近泰安佳园、三信花园、交通花园等6个小区居民家中燃气中断。事后,工地的负责人对这一事件如此轻描淡写地说道:“本来只想用挖掘机将工地的一些石块清理一下,想不到天然气管道会埋得那么浅。”
罪状4 脏乱差代名词
建筑工地似乎总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工地出入口无冲洗设施、泥泞不堪,污水乱排入城市雨水口,工人生活区内垃圾乱丢……建筑工地的卫生问题,让生活在其周边的居民苦不堪言。
罪状5 工地周边常拥堵
昨天,本报对荔园小区延寿路1~3商住楼工地野蛮施工行为进行曝光后,李女士对此感同身受。她说,这个工地旁边经常停放水泥搅拌车、泥浆车等施工车辆,有时几乎把整条非机动车道都堵住了,自己不得不到主车道上“抢道”,就怕被机动车撞到。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施工方便,主城区一些建筑工地经常占用机动车道堆放物料、停放施工车辆,甚至私自设置路障,不让其它车辆通行。有的工地未经审批,还擅自开挖工地周边马路和人行道,并在人行道或路面上设置围挡或楼盘广告牌。上述行为,不仅给周边地带的交通“添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罪状6 烦人的施工噪音
噪音、噪音、噪音!清晨、午休、半夜时分,一些建筑工地上大型机械产生的声响不绝于耳,日夜施工的噪音搅得市民们无法入睡,大家对此非常不满,却十分无奈。对于工地噪音,难道我们真的只能默默承受?
昨日,记者走访了主城区多个路段,发现工地施工噪声影响严重。在学园南街的莆田一中路段,学校大门两侧都是富邦学苑的楼盘,北侧的一栋高楼已经建成,许多楼层都还在装修,南侧则是一个在建的工地。“工地切割物料的声音很刺耳,我们都被吵得心神不宁的,更别说是学生了。”该校一名保安介绍说。
罪状7 渣土车污染路面
建筑工地渣土车污染路面的乱象也一直备受市民关注。市民叶先生致电记者反映,市区一些建筑工地的渣土车经常乱倒垃圾、撒漏严重,交通事故频发,几成一大公害。
记者调查发现,莆田市区的迎宾大道、胜利街、莆阳路、天妃路、城港大道等主干道经常因为工地渣土车,灰尘漫天飞舞,像是刮起了“沙尘暴”。让人不解的是,在莆田,一场针对渣土车的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在严查之下,渣土车仍然“我行我素”,影响市区卫生环境。
【征集令】
向野蛮施工说“NO”
工地文明施工关系到每位市民的生活。您家周围的工地有野蛮施工的现象吗?您对文明施工有哪些建议?从今天起,本报将长期开设“文明施工”热线,市民可拨打968111进行咨询和投诉,也可@海都莆田新闻微博发私信举报,或发传真至0594-2265998,还可发电子邮件到csz0594@163.com。
本报将及时向市住建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反馈,并跟踪报道事件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