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熙慧/文 肖春道/图 实习生 陈燕婷
本报讯 福州闽侯甘蔗镇昙石村,有一处占地约3万多平方米的新石器遗址。这里曾是一处5500年前的原始部落,至今还保留着1996年考古发掘留下的现场,可是,发掘16年来,这些遗址暴露在空气中,濒临泥化、风化。目前遗址的保护方案已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将投资800万元对遗址中的18座墓葬、2条壕沟、5座陶窑以及部分祭祀等遗迹进行保护,现面向全国找“能手”修复。
[现场]狗骨长青苔人骨不断受损
这一次需要修复的人骨架、狗骨架等骨质文物位于昙石山博物馆的遗址厅内,厅内总面积为1050平方米,整个大厅保留了1996年第八次考古发掘留下的遗迹现场,保护并展示了当时出土的18座墓葬、2条壕沟、5座陶窑以及部分祭祀遗迹。
专家介绍,这些骨骼特别重要,里面存有很多的信息。专家说,在南方,土壤是酸性的,骨骼很难保存下来。而昙石山遗址的墓葬上方有贝壳等贝丘遗址堆积,贝丘是石灰性质,具有吸水防潮的作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无意中很好地保留下了昙石山先民的人骨架。
可是,暴露在空气中16年之后,这些骨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祭祀坑内的狗骨头周围,长满了绿色的青苔。而人骨架虽然还有外表皮,但是已经濒临泥化、风化。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昙石山土遗址中的人体及动物骨骼有些虽然保持有完整的外形,但已经濒临泥化状态。其实,在地下埋藏的时候,历经数千年,受地下水、泥土等不断侵蚀,其中的有机质成分已流失殆尽,只剩下疏松多孔的无机盐,质地已十分脆弱,急需保护。
经现场勘察确认,昙石山遗址厅骨质文物共有4处,分布于1号坑、2号坑,原“殉葬坑”和殉狗坑。现有骨骼23具,包括人骨22具,狗骨1具,其中保存基本完整的有5具(包括1具狗骨),残缺不全的2具、严重风化的4具、几乎泥化的12具。
出现问题的不光是骨骼,还包括遗址本体的土体开裂、土体风化、块状剥落、微生物滋生、边坡垮塌等病害,遗址本体保护也迫在眉睫。
【揭秘】骨骼保护分六步骤
步骤一、清理
先用毛刷刷去表面浮尘,再吸出位于空隙及裂缝内的尘土,最后以蘸有去离子水的湿棉签轻轻擦拭,去除表面浮尘及脏物,操作中避免损伤脆弱构件。
步骤二、消毒
清理完后,先采用高温蒸汽防霉杀菌,然后喷洒防霉杀菌剂,根据遗址内骨骼材质特点,选用水溶性环保可降解防霉杀菌剂及溶剂型防霉杀菌剂。
步骤三、风化加固
由于骨骼都有外表皮,渗透难度较高,选用改性硅丙乳液加固剂进行滴注渗透加固。
步骤四、缺损补修
在昙石山遗址现场,有不少骨质文物发生严重损坏或残缺,对这些重要骨质文物进行防风化保护前应进行修复和加固,恢复其原来面貌。
步骤五、固位粘接
对于遗址中分散的骨质类文物,应使其在回填后保持原有形状和位置,避免移位或构件损失,采用可逆性的粘接修复材料进行定位。
步骤六、表面封护
为了提高骨骼抗风化能力,要表面进行封护处理,以防止各种病害侵蚀。表面封护保护拟采用有机硅氟封护材料,以涂刷工艺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