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24孝”何来绑架公众之说?
“哺乳快闪”
□读者反馈
“只偷党政机关”盗窃者为何受热捧
网友说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24孝”何来绑架公众之说?

 

N邓子庆

常带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常与父母共度、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近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等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有关负责人称,新“24孝”与旧“24孝”形成对比,“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8月14日《新京报》)

新“24孝”标准一经推出,不少论者就颇有微词,有人说有绑架公众孝心之嫌,有人说管得太多。笔者倒认为,新“24孝”只是作为道德层面上的倡议,对此不必过于敏感。

首先,新“24孝”的初衷无可指摘,旨在号召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孝老”,这和每一个为人子女者的心思不谋而合。既然都是为了让老人过得更好,又为何不采取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态度呢?

更何况,新“24孝”于情于理都不存在让人难以接受之处,通览内容,它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准则,更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颇具现实针对性的提醒。老年人除了吃好穿好,还应该有精神上的慰藉,而生活在忙碌的时代,就算老人待在身边,我们对他们的心理关怀也未必到位。比如前不久某城市一名68岁的孤独老太在儿子家没事摁马桶玩,结果两个月抽走98吨自来水,就是一个令人心酸的典型。

面对新“24孝”,年轻一代不仅要看到其中的善意,更有必要好好对照,看自己是否尽到了为人子女的责任——除了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更要给予精神抚慰。

总之,新“24孝”并不具备强制性,自然也就谈不上“绑架”。行孝始终是一个道德问题,公民做得怎样,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说白了,你若不孝,出台再多再严肃的行孝标准又有何用?你若真孝,即便没有新“24孝”,你照样会做得很好。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