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智能电视、SMART空调、智能护理机、智能电饭煲……逛逛家电市场,或者您会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身边的家电产品都变得很聪慧,超有能耐。
那么,到底智能家电该具有哪些特征,具备哪些元素才叫真智能呢?据悉,9月1日起,智能家电将有标可依了,标准还对智能电视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家电也将因此被冠以相应的等级标准。
同时,家电产品高度智能化时代,售后服务也该同步前进。近年来,智能化进程相当明显的彩电行业,眼下也发出了售后服务随之升级的声音。
智能家电讲求感知
2012年9月1日起,《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将正式实施。据悉,为了更好地规范智能家电市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5日批准发布了该标准,此前盛传于2012年7月1日开始施行。
据悉,在《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中,定义了智能家电、智能特性及智能化技术等概念。《通则》指出,智能家电是指采用一种或多种智能化技术,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智能特性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必须具有消费者可感知的具体智能特性内容。《通则》对智能特性的定义也比较详尽,规定标准中的智能特性特指人工智能特性,即人造系统所具有的类似人的智能行为,如自学习、自适应、自协调、自诊断、自推理、自组织、自校正等。《通则》还显示,智能化技术是人工智能与控制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应用技术,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专家控制都是最常用的智能化技术。根据这样的标准,简单增加上网、3D功能的彩电显然就无法称为智能电视。
根据此标准,家电还可以分“智商”等级。据介绍,家电智能特性检测与评价内容分为智能特性、智能技术、智能结构三个层次,并将家电智能化技术应用等级划分为1至5级,1级为最高级。
另悉,业界目前对该标准看法不一。有消息显示,智能家电标准为国家推荐标准,厂家自愿实施,不具有强制性。有专家认为,一直以来,智能家电未有完整的规范及判定标准,导致该市场混乱不堪,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者不计其数,如今智能家电标准的实施,将有效规范市场,推动智能家电的发展。还有专家提醒称,标准只是个参考,因为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很难有明确界定,每一级标准的浮动空间可能很大。因此,消费者购买智能家电时还是应该考虑产品的实用性。
彩电售后升级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彩电产品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带来了彩电企业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变化,也带来了电视机售后服务工作在服务内容、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体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对彩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月底,智能化时代消费电子售后服务创新高峰会在京举行,旨在以创新的思路推进我国电视机乃至整个消费电子售后服务业的转型,从而顺应当前智能化时代的社会需求。会上《2012中国电视机产业售后服务发展白皮书》发布,8家国内外骨干电视机生产企业和连锁服务企业共同发起“顺应智能化要求,努力推进我国电视机售后服务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家电售后服务业”的行业倡议书。
《白皮书》指出,以智能化为特征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近几年迅速占领市场,加之生产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和产量的增长,智能家电的市场规模急剧上升,使得家电售后服务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性和服务量的压力和挑战。如今随着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在技术、产品和业务领域的相互融合,终端产品的功能日趋智能化,这其中,家用电器也悄然发生着一场技术变革。而在这场变革中,变化的不仅仅是产品的技术和使用功能,家电售后服务工作的内容、运营模式、组织结构、人才结构等也在发生着改变。打个比方,以往家电维修需要打开机壳进入机器内部才能判断修理,现在家电数字化了,可能只用遥控器就可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如今服务已经延伸到了家电的附加功能上,家电维修服务的内容正在随着互联网与智能化的到来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