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今日关注·本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苏树林在榕调研文化体制改革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8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苏树林在榕调研文化体制改革

省长苏树林一行到海峡都市报调研
苏树林详细了解本报台湾实习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N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本报讯 8月16日,省长苏树林在福州就文化体制改革有关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苏树林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深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以文化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苏树林一行考察了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希望他们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在提升社会效应的同时积极适应时代发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深入人心;走访了省广电影视集团、福建广电网络集团股份公司,希望他们继续推进“三网融合”,把节目办得更好,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考察了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股份公司,肯定所属出版社有历史有特色有影响,鼓励他们扩大规模、多出精品图书期刊;察看省歌舞剧院和省人民艺术剧院,了解院团发展及人才培养有关情况,并亲切看望正在排练的文艺工作者。

在座谈会上,苏树林认真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有关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加大力度,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文化事业项目落实到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苏树林强调,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当前文化发展的大好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机制、先行先试,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我省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广电网络整合,保证改制过程平稳和谐,帮助改制企业实现健康发展,顺利完成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为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做大文化产业规模使之成为我省支柱产业

苏树林强调,要按照省委书记孙春兰提出的“像抓经济一样抓文化、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要求,做大文化产业规模、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强监管、充分放权、多予少取,使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为百姓提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同推动福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省领导袁荣祥、陈桦、郭振家陪同调研。

【特写】“海都报这个口号,政府部门也适用”

N本报记者 薛辉 练仁福/文 本报摄影组/图

昨日上午,省长苏树林一行到海峡都市报调研,并亲切看望报社采编人员。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陪同调研。

苏树林对海都报的办报理念、主业发展以及多元化经营均给予了高度肯定。苏树林说,海峡都市报作为都市类媒体,市民们爱看,政府部门也关注,影响力很大,都市类报纸要进一步研究创新,在坚持市民喜闻乐见的前提下,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做好政府相关政策的解读、说明,更进一步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今天我为市民做了什么,这个理念好啊!”

上午12时,天空飘起细密的小雨,报社门前的大叶紫薇争奇斗艳。得知省长要来看望大家,海都报员工冒着细雨早早在楼下等候。

12:08,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蔡小伟的陪同下,苏树林一行抵达海都报。

一下车,苏省长就热情地与大家打招呼,并与员工们亲切握手。海都报一楼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一扇扇展板记录着海都报近年来的成长足迹。

“海都报1997年创刊,15年来,发行量一直攀升,已达到65万份……”海峡都市报社总编辑孙德坚在一楼大厅大展板前介绍说,“去年广告达3.5亿,总收入5亿元……海都报现已涉足文化产业、广播频率制播和经营,还拥有自己的网站。”苏树林听完,看着展板上的海都报发行量和营收递增曲线图,笑着说:“嗯,这个很好啊,希望以后还能够一路涨上去。”

苏树林看到大厅门口巨幅的红字“阳光·空气·都市报,今天,我为市民做了什么”,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

孙德坚介绍说:“这是海都报从1997年创刊时,始终坚持的办报理念和对记者的要求,每个记者、编辑要始终把市民装在心里,每天上班下班都要思考一下,能够为市民做些什么。阳光·空气·都市报,是我们办报的口号,就是让都市报像阳光一样有亲和力,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树林听完,笑着说,“‘今天,我为市民做了什么’,这句话很好啊,海都报这个口号,政府职能部门也适用啊。大家也要每天想一想,今天,我为市民做了什么,今天我为人民做了什么。这个理念好啊!”

“968111,既为百姓提供服务,也延伸了报社业务”

随后,省长一行走进本报968111公众服务中心。“省长今天来,特别巧呢。”968111公众服务中心主任周晞笑着迎上前去,“最近大庆日报正在与我们968111接洽合作,他们告诉我们,苏省长当年还曾在大庆工作过。”苏省长笑着与工作人员点头示意。

得知968111公众服务中心经过5年的发展,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规模和影响力位居全国前列,日均处理信息9000多条时,苏树林说,“能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确实很好!”

孙德坚介绍说,“这个平台把社会资源、政府资源和民众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使原本散乱的社会服务引导向规模化。就连通下水道这样不起眼的服务,我们都要求做得像连锁企业一样标准化,这样的小服务,也能跟着968111发展到贵州、青海等外省去呢!”

在968111公众服务中心

的台胞服务专席,苏省长得知本报有一位台湾实习生张力友,于是详细了解了他在报社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来自台中的张力友目前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学习,是4001968111全国台胞公共服务热线的实习助理。“从台中来福建学习,已有两年了,很高兴能够在福建为台胞做咨询服务。很多台湾的朋友都很羡慕我呢!”“你结婚了吗?如果没有,可以考虑在福建安个家啊!”苏省长笑着问小张。看着省长亲切的笑容,小张腼腆地说,“嗯,已经结婚了。”

得知服务中心还为市民提供包括家政服务、社区养老、预约挂号等在内的多项社会化服务,目前已在全国8省14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近三年还将在全国设立30个点,争取适时上市,苏省长连连点头,“这个平台做得好,既为百姓提供服务,也延伸了报社的业务,这是报业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