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生活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茶还可以这样吃之食茶篇
武夷山啥时候有茶?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夷山啥时候有茶?

 

【开栏的话】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奇特的山场现象、独有的岩骨花香、繁多的茶树品种、悠久的文化内涵,让武夷岩茶得到越来越多茶客的喜爱。关于岩茶的话题,也得到广泛关注。

关于武夷岩茶的问号太多,海都《茶周刊》邀请到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高级农艺师刘国英为我们一一解说。诸位茶友,如果您对武夷岩茶有任何疑惑,都可移步至海都茶友QQ群——海都茶话汇45093012(本群已满)和海都茶话汇2群130760560中探讨,我们将在下期为您解答。

武夷岩茶是武夷茶中的明星,但二者却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要深入了解武夷岩茶,就要先了解武夷茶的前世今生。

武夷茶≠武夷岩茶

武夷茶是指从古至今所有生长在武夷山地区的用各种工艺方法加工的茶叶的总称。以前的武夷茶大部分属于绿茶类,当今的武夷茶主要有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正山小种、武夷绿茶、龙须茶等等。

武夷岩茶,是指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殖和栽培,并用独特传统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武夷岩茶只有三五百年的历史,是武夷茶中的乌龙茶,是武夷茶的一部分。

武夷山到底何时有茶?

最早明确记载武夷茶的史料是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职方员外郎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

孙樵是位监管国家勘界、绘制地图的职方员外郎,到南方品饮武夷茶后深感武夷茶的优异和珍贵,因此将之送于尊贵的焦刑部,并附一札短言,说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间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孙樵将武夷茶拟人化地称为“晚甘侯”,“丹山碧水”或“碧水丹山”则是武夷山的代称。

武夷茶最早被人传颂是见于宋朝苏轼的《叶嘉传》,文中有汉代武帝赏用武夷茶的传说。苏轼也是把武夷茶拟人化地立传——姓叶,名嘉。叶嘉入朝,受到汉武帝的好评和赞赏。

另外,从武夷山城村古汉城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大量的茶具,也再一次证明汉代武夷山先民已有用茶之习,也证明了汉代之前武夷山就有出产茶叶。据此,陈椽教授推断武夷茶约在南北朝齐时已开始人工栽培生产,在此之前当属于野生茶。武夷山的野生茶在汉代之前就确定有了,因为没有史料的明确记载,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起源于何时。

兴于唐宋盛于元明清

唐宋时期名气最大的是北苑贡茶。而当时武夷山还没建县,属于建州府下属的建阳县,武夷茶也属于北苑贡茶的范畴内,统称“建茶”。

到了宋代,武夷茶开始兴盛。《崇安县新志》载,“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刘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

由此说明武夷茶已经脱颖而出,崛起于岩壑之间,为名家所津津乐道,并成为官家邀宠之佳品,并作为建茶的一部分开始入贡,步入皇家宫室,享誉于朝廷。

元大德六年(1302年),朝廷在武夷山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的平坂之处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从此,武夷茶就单独列为贡品入贡宫廷了。

由于御茶园悉心栽培和精工制作贡茶,使武夷茶品质益精,影响日大,独秀于茶坛,称雄于建州,为世人青睐,被天子所赏识。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废贡茶制度,武夷山御茶园经历255年,这是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皇家茶场,也是武夷茶品质优异的见证。

明朝初期按朝廷的诏令“罢龙团,改制散茶”。由于散茶不要舂打拍印,因而产量得以增加,工艺得以简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茶叶品质。

清代武夷山不仅完善了乌龙茶和红茶两大茶类的制作工艺,武夷茶的产量和出口量也发展到顶峰。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