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伟强 通讯员 刘明 方敏生
本报讯 母亲骑摩托车撞伤邻居后,仅垫付部分医药费,剩下的1万赔偿款承诺当年到位,可4年即将过去了,这1万元的赔偿款仍不见踪影。无奈,邻居只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经多种执行程序后失败,最终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程序终结。记者昨从城厢区法院获悉,该院法官近日联系到当事人在福州读大学的儿子,通过做思想工作,儿子特意赶回莆田向亲戚借钱,替母亲还清赔偿款,并得到邻居的谅解。
一场意外让邻居反目成仇
家住城厢区的许某与王某本是十几年的邻居,平时两家常有走动,逢年过节礼尚往来,有难处时更是互帮互助。但一场意外交通事故却让原本和睦相处的两家人反目成仇。2008年10月10日,王某驾驶的摩托车与许某驾驶的人力车相撞,造成许某受伤。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王某一次性赔偿许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共计14000元,扣除王某已支付的4000元,余款10000元应于2008年11月13日前还清。
可最后期限过了,王某还没有还钱的意思,于是,许某家人多次上门向王某讨要。王某为了逃避债务,对许某闭门不见。据了解,许某吃了闭门羹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采取极端措施,多次趁王某不在家,将王某家的锁撬开,尽管如此,许某还是没有要到赔偿款。
没有财产 强制执行陷僵局
2008年12月2日,许某多次催讨无果后,便向城厢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城厢区法院执行员向被执行人王某直接送达执行通知书,但王某都是闭门不见。于是执行员采取留置送达,责令王某5日内自动履行义务。但王某仍未能按通知期限支付赔偿款。
“王某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后来采取拘留措施,也都没有拘留到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法院在采取多种措施后,仍无法按照正常法律程序促使王某还钱,2009年3月,该案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程序终结。于是,强制执行陷入僵局。
儿子出面亲戚借钱帮母亲
近日,城厢法院执行庭对该案恢复执行。执行人员从王某所在村了解到,王某的丈夫在内蒙古工作,两个孩子都在福州读书,平常只有王某一个人在家,生活很拮据。“有村民介绍,王某在福州念书的儿子小王特别孝顺,为人老实忠厚。”执行人员告诉记者,得知该信息后,他们马上决定做小王的思想工作。在了解案情后,小王立即打电话回家,劝服母亲到庭应询。
2012年8月17日,王某与许某出庭应询,王某表示愿意偿还赔偿款,但无力偿还。许某表示,王某四年来故意逃避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双方争执不下,无法达成和解。
“王某碍于情面,不敢向亲戚借钱。”执行人员了解到王某个人的确没钱但又不肯借钱。执行人员只好再次联系小王,当天下午,小王便从福州赶回莆田,将从亲戚家借来的1万元交到法院,当庭代替母亲向许某道歉并得到许某谅解,两家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