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朱嘉怡 黄婧 实习生 雷兰英
昨日,主持人从福州朱紫坊拐入花园巷,一路走下去,在三个丁字路口看见三个不起眼的钟。这些钟都挂在电缆杆上,离地面约有两层楼高,长长的尼龙绳一头与钟锤相连。
“这个是我们以前报火警用的,叫火警钟。”在巷口树下乘凉的83岁的陈依姆一语道破,就像现在119,“平时都没有人去敲,但要是谁家着火了,就赶紧拉绳子、敲钟提醒附近的邻居。”
巷口的钟起火才敲响
在老街坊的指引下,主持人走访安泰街道木屋毗邻区各条小巷,在朱紫坊、法海路、圣庙路发现六口火警钟。一个上午,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不少,有不少老人买菜经过,也有小孩玩耍经过,但没有人伸手前去拉绳子敲钟玩。
敲钟报警的方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火警钟是谁挂上的?老街坊们已经有点记不清了。“我们这儿大部分都是木屋,巷子又这么小,最窄的只有两人并行宽,路口挂上这样的火警钟,大家心里也警觉些,心里也有数。”同在树下乘凉的郭依哥说,“挂得这么高,看上去又漆黑又旧,应该是有些年头了。”
巷子开食杂店的刘依姐记得比较清楚,她说是三四年前,街道社区挂上去的。“刚挂上时,有孩子好奇,去敲钟玩。”刘依姐说,但大人看到就会自觉去阻止,“避免真正有火警时,大家放松了警惕,现在基本上都没有孩子会随便拉绳子敲钟,毕竟钟声是关系这么多邻居的安全”。
古代报警法适合小巷防火
“这些火警钟是2009年街道人员特意挂上的。”安泰街道的综治主任董先生说,这片居民区大多是木屋结构,还有萨镇冰、叶向高等名人故居,而且居住的老人也比较多,这才炮制了最传统的“敲钟报火警”的方式。
董先生说,这几口钟除了设置在故居门口的,还有设在巷子交叉口的,不但是维护故居的安保人员,发现火情能及时拉响火警钟,就是附近居民家中出现火情,拉响警钟也能及时相互提醒。
据了解,在1919年成立的福州民间性质的“福州救火联合会”,在报火警时就是采用敲锣、敲钟的方式,传达火情、通知疏散的。
感谢齐先生爆料,奖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