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今日关注·本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年内运回南海鱼 办海都“渔家乐”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美济礁的南海勇士林载亮,昨回到阔别60年的福州,作客本报,畅聊南沙屯海戍边故事,并表示——
年内运回南海鱼 办海都“渔家乐”

林载亮教授(左二)和本报员工交流
林载亮教授为本报赋诗一首
林载亮教授在南海美济礁养殖渔排上
 

N本报记者 张志宏/文 包华 张超辉/图

本报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阔别福州60年后,有着“南海第一人”之称的平潭老乡林载亮教授,应福建众多企业家的邀请,昨日上午回到福州。和企业家们商谈共同开发南海合作事宜之余,林载亮教授还专程来本报参观探访,与采编人员亲切交谈。对本报开展的“农家乐”系列活动,林载亮教授赞不绝口,并当场表示,今年年底,他要从美济礁拉回一船海鱼来办场“渔家乐”,把美济礁鲜美的水产回馈给福建乡亲。

很多乡亲想和他一起开发南沙

昨日下午4时,林载亮教授来到海都大厦参观,本报领导握着林载亮的手称呼他“林壮士”,本报领导表示,林教授今年已78岁高龄了,仍然在南海屯海戍边,用闲庭信步的心态在南海上劈波斩浪,这样的义举,是我们福建同乡的骄傲,在祖国的最南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福建精神”。

在本报参观期间,记者向林教授介绍了本报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林教授表示,他走过世界很多地方,也和很多媒体接触过,但海峡都市报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因为他觉得,海都报不仅仅是在做新闻,还能把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新闻报道和经济紧密结合,尤其是举办“农家乐”活动,更是急百姓所急,为政府分忧。

林教授接受本报专访时,还即兴赋诗一首:“海峡都市报,爱国又爱民,服务于经济,关注着政治,唤我故里行,共谋南沙业,他日事业就,海都功第一,明春来临时,南鱼游榕城,届时同庆贺,百姓共乐道。”林教授说,在南海发展渔业,经济效益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屯海戍边的政治意义。通过海都报的报道,美济礁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很多福建乡亲打电话给他,想和他合作共同开发南沙,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美济礁渔业养殖的进一步发展,以美济礁为基地,在南海将建立以渔业综合开发为经济产业的南沙社区,而这个社区的主要力量就是咱们福建人。

在诗中林教授畅想,春节前夕,他将和本报一道举办一场“渔家乐”。他表示,今年年底他将用一艘1000吨的渔船,将这些没有受污染的海鱼运回福州,和海都报一起办一场“渔家乐”,把在祖国最南端出产的“爱国鱼”回馈给家乡人民。

在南沙奏响福建音符

“唤我故里行,共谋南沙业……”林载亮在他的诗中,高度赞赏了本报的报道,为他的南沙事业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因为省内很多有爱国心的企业家,看了报道后纷纷致电他表示要参与南海开发。他说,正是本报的持续报道,才使他在阔别60年后,重回福州城区,吃家乡菜,听家乡话,和家乡的朋友聊如何开发南沙及如何以养殖的方式悍卫南海主权。

半个月前,本报推出了“聚焦南海的福建力量”系列报道,让远在祖国南沙群岛的美济礁,以及一群在美济礁上养殖作业的平潭人成了瞩目的焦点,也激起众多福建企业家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致电本报咨询,希望参与开发南沙,壮大南沙屯海戍边的福建力量。

昨日上午,林载亮教授与这些热心的企业家进行商谈,探讨共同开发美济礁事宜。

最想吃家乡小吃

“在外60年,最怀念的还是家乡的味道!”昨日中午午饭时间,林载亮教授特别提出想吃福州的特色小吃,在福州五四路的一家餐馆内,记者专门为林教授点了海蛎饼、鱼丸、肉燕等福州特色小吃,林教授很高兴地品尝起来。

“这不是在美济礁屯海戍边的林载亮教授吗?”由于吃饭的位置在餐馆的大厅,虽然林教授坐在靠墙的位置,但仍然时不时被前来用餐的市民认出,很多市民饶有兴致地上前询问有关美济礁的情况,林教授对大家的关心表示感谢。他说,有家乡人民的支持,他也将信心百倍,在他有生之年,他一定要把美济礁养殖事业做大做强,在祖国的南海发扬“爱国爱乡、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为捍卫祖国主权尽最后一份力。

(本报专访林载亮教授相关视频新闻详见海都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