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150个重病兄弟领到170万救助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50个重病兄弟领到170万救助金
海都创刊15周年系列策划首场公益活动收官;受助者感慨:领到的不单是救助金,更是对生的希望
救助金发放仪式在海都大厦举行
本报和省红十字会领导发放救助金
女儿的救命钱有了,受助代表发言,几度哽咽
 

N本报记者 朱敏敏 张硕 王浩志 见习记者 陈文浩 杨亚茹 任茂兴 文/图

核心提示:近一个小时的爱心激荡,让150位重病兄弟及他们的家人,再度升腾新的希望。9月1日下午,由本报和省红十字会联手推出的“为了150个重病兄弟”爱心特别行动,在海都大厦前举办救助金发放仪式。150位重病兄弟,领到各项救助金170余万元,含省红十字会“大病救助基金”、本报及省红会联合发放的困难救助金,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款。

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爱心行动,是海都创刊15周年系列策划的首场活动,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民生优先工程、践行“福建精神”、落实新闻宣传“走转改”的具体举措。

“我们要做的爱心活动还有很多”

“尽管我们初步救助了这150位大病兄弟,但是,全省还有更多的大病兄弟,需要我们去关怀、救助,我们要做的爱心活动还有很多很多。”本报总编辑孙德坚表示,这场活动是海都报创刊15年来爱心事业的延续。15年来,我们心系民生,坚持“今天,我为市民做了什么”的民生办报理念,与省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共同推出数百场爱心活动,倾力帮助弱势群体,践行媒体社会责任。在15周年社庆之际,海都报与省红十字会再度联手,策划了这场“为了150个重病兄弟”特别爱心行动,回馈读者、救急帮困;以此贯彻省委省政府民生优先工程、践行“福建精神”、落实“走转改”宣传报道。

结对帮扶,是又一创新举措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黄毅敏表示,省红十字会与海都报开展大病救助结对帮扶特别行动,是媒体参与人道救助宣传互动上的又一创新举措。他感谢本报利用媒体优势,拿出了大量版面跟踪报道,宣传解读大病救助政策,还提供了968111热线平台,接受患者报名、咨询,并引导社会爱心力量结对认捐。

黄毅敏说,大病救助是一项长期的人道救助行动,希望通过与媒体的联动互动,让更多的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为困难群众送去人道的温暖!

领到的是医疗费,更是希望

根据活动安排,未能到场的另外120名大病困难患者的救助金,也以汇款的方式,直接发放到他们的银行账户上。领到这笔钱款后,这150位重病兄弟,今年下半年的医疗费有了着落,更升腾了他们对生的希望。

从6月20日活动推出至今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本报特开通968111救助热线,共派出十多路记者,投入十几个版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大病患者,登记了千余个咨询和报名的患者信息,相继推出了顶梁柱组、幼儿组、中学生组、大学生组等多个主题的大病困难患者故事系列,并重点报道大病兄弟的境况、推介活动参与形式,引导爱心人士结对认捐。活动影响广泛,爱心如潮,报名人数已超千人,共为150位困难患者发放了170多万元救助金。

特写

女儿的救命钱有了

昨日,魏先生作为受助者代表上台发言时,几度哽咽。魏先生五年前离异,一个人做木工抚养一对双胞胎女儿。两年前,读高一的大女儿魏巧灵查出患有脑瘤,并伴随脑积水。他四处求医,花费几十万元,家里更是债台高筑。

今年8月,因无力支付治疗费用,女儿从医院转回家中休养。魏先生说,那段时间里,大女儿除了忍受病痛,还为家中经济的窘境愁眉不展。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本次“为了150个重病兄弟”活动中,魏巧灵获得了135716元的救助金,是150人中最高的。“女儿得知后,面露喜色。”魏先生说起女儿最近的变化,“女儿的救命钱有了”。发放仪式一结束,魏先生就揣着救助金,赶往医院,再度协商入院事宜。

她匿名捐款三千元

当天下午3:28许,现场的募捐点刚刚摆上,大伙都在静待仪式开始。这时,一位三四十岁带着墨镜的女子,走到募捐箱前,投下了一个厚厚的信封。现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正准备让捐款者填写名字和联系方式,但该女士摇了摇头,转身离去并拒绝拍照。

事后,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证实,信封里有3000元。

□记者手记

心灵深处的暖意

活动启动以来,本报十多路记者顶着炎炎夏日,挖掘采访大病困难患者,本报968111呼叫中心的众多工作人员,接受了大量的咨询报名。他们说,贫困中的大病患者,自强、乐观,对未来充满了希冀,他

们吃尽了苦中苦,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

十元、百元、千元……对于捐助大病救助的爱心人士,我们深知,慈善不是有钱人的游戏,而是属于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本次本报、省红十字会和社会各界联合发起募捐倡议,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踊跃支持奉献爱心。在此,我们很难对每一位捐款人一一道谢,但我们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感谢您,感谢每一份爱心。你的每一分捐款,都帮助到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患者。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大病患者们在发放仪式的现场,相互鼓励,彼此关怀,他们说的最多的话是,谢谢各界的爱心,将来能力许可,我们必定会尽全力回报社会。

爱心救助轨迹

●6月20日作为“海都15年,新活力新魅力”系列策划的首场活动,由本报和省红十字会联手推出的“为了150个重病兄弟”大病救助行动,在福州正式启动,并开通968111救助热线。

●6月21日救助热线火爆,市民纷纷通过电话自荐或帮助他人咨询、报名,首日报名逾百人。

●6月26日本报一边继续征集,一边开始陆续刊登中学组、小学组、幼童组、大学组和顶梁柱组等多个主题的大病困难患者的系列故事。

●7月17日为了加大救助力度,本报和省红十字会紧急商议,对审核通过的重病患者,予以大病救助金外,爱心款和困难救助的“三重补助”。

●7月20日重点报道大病兄弟的境况、推介活动参与形式,引导爱心人士结对认捐。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其中,为重病兄弟筹款助力,其中不乏一些爱心“老面孔”。

●7月24日 首批60位大病救助名单公布,爱心榜见报。

●8月1日第二批60位大病救助名单公布,爱心征集持续。

●8月28日最后一批30名大病救助名单公布。

●9月1日 170万元救助金发放到150位重病兄弟手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