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吴杭民
为了防止央企一把手一人独大、遏制国企腐败孳生,近日,中纪委、监察部、国资委在京召开规范央企负责人职务消费座谈会,出席的有国资委监管的117家央企的主要负责人和纪委书记。国资委称,将重点监管央企负责人职务消费。(9月5日人民网)
有目共睹的是,中央部门今年已经第二次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信息了,而将于10月1日实施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更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政府需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而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资产属于全体民众,其负责人的行政级别也相当的高,可“三公”消费却一直没有完整详细的公示,即使在“三公”公开已成制度并不断推进的当下,还是那么遮遮掩掩,实在是难以服众。
相比于政府部门,央企的“三公”消费历来被人为添加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因为是企业,好像吃喝招待等开销都成了业务拓展与经营所必须,变得理直气壮。因为此,一些垄断性央企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公车消费实在“潇洒”得很,不时曝出让人瞠目的贪腐案例。
为了应付“职务消费公开透明”的压力,一些央企每年在职代会上,向职工代表报告集团公司及各级负责人收入情况,以及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等支出情况,还有对二级单位考核和经营者收入兑现情况等。但显然,企业内部报告的作用非常有限,自我监督的效果更是可想而知。唯有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走出公司的“围墙“到大庭广众晒晒阳光,那些财大气粗的央企负责人才会有所顾忌,才有望从源头上遏制职务腐败。
在这方面,国资委表态将重点监管央企负责人职务消费,这无疑是好的开端,为了达成目的,应该给央企公开“三公”消费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