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望桉
在重庆綦江区公交车上,给一名80多岁的老人让过座位的人,都会收到老人回赠的红包。红包里除了2元崭新的纸币,还有一张印有感谢话语的卡片。近日一名让座者发帖公开此事,引起热议。据了解,老人名叫代正兴,是退休教师,每逢周五出门身上都揣着4个红包。(9月5日《重庆晨报》)
有关让座的新闻够多的了,大多数都指向让座者,引发的争议,无论是从道德还是法律层面展开,核心也都是让座者——让座者有没有不让座的权利、该不该出台规定强制让座等。因为此,这条新闻让人耳目一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如果被让座者多一点体谅感恩之心,与让座有关的争议会不会少一些?
和那些当仁不让地享受他人让座却连谢谢都不说一声甚至还扬言年轻人让座是理所当然的老人比起来,代正兴无疑是知书达理的,正如他在卡片上所写的:“你高风格让座,感谢您!”在他看来,别人不让座是权利,让座是道德高尚,领受他人好处,就得心存感恩。
至于引发议论的2元红包,它早已超越了金钱的概念,而成为代正兴老人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表达对让座者善举的尊敬。善举要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就不能只苛求某群体一味付出,而应该是群体与群体之间彼此呼应——一个人做好事,谁不渴望得到对方的承认和尊敬呢?
正如报道中所说,接受红包的让座者都很感动,“伸手恭敬地把红包接过来”。我想,他们接过的不是钱,而是内心情感的交流以及正能量的传递,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以后一定还会给老人让座。
一个公交车座位,浓缩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这里所说的文明,不仅指年轻人尊老爱老,也包括老年人像代正兴一样懂得感恩以及推己及人。正如几年前青岛一老人给站在身边的女孩让座,他说:她让我想起我女儿,一天工作下来疲惫不堪,她更需要这个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