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关注·本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两岸携手再造一个“新特区”
9·8好“牛”
一张“智旅双币卡”游遍闽台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岸携手再造一个“新特区”
大陆首个以两岸产业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示范区在投洽会露脸
 

N本报记者 郑友 贤郑薇 胡婧 朱丽萍 许茵茵 见习记者 陈志坚 魏暾 实习生 杨艺 通讯员 杨心亮 文/图

本报讯 昨日上午,作为投洽会重要活动之一,厦门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简称“两岸合作示范区”)投资说明会备受关注。作为大陆首个以两岸产业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示范区,两岸合作示范区的产业结构规划图揭开面纱,有六大功能区,将重点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和六大现代服务业。

厦门市政府副市长王小洪表示,两岸合作示范区是大陆首个以两岸产业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示范区,是福建省、厦门市在两岸交流合作中战略地位的又一次提升。这不仅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对厦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赋予厦门经济特区未来继续先行先试,担当改革开放的“窗口”、两岸交流合作的“平台”、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的重大历史使命。

目前,厦门已选址在翔安南部为核心兴建两岸合作示范区,规划面积约15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金融商务、保税物流、综合服务、文化旅游、新兴产业、空港产业等六大功能区和三条生态旅游休闲带。

两岸合作示范区将重点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和六大现代服务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海洋高新、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高端旅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产业。

“此前,我们专门考察了前海、横琴、南沙等特殊区域先行先试的经验做法,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合作示范区将被赋予更加开放和特殊的政策措施,实行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厦门象屿保税区管委会主任林树溪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合作示范区将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按照国家鼓励的产业发展导向,将会在适当放宽产业准入条件和资格限制上,先行先试,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深度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以及在财政、税收、产业、通关管理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和便利措施。

据介绍,目前规划方案已经上报,并积极争取尽快获准实施。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