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5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莆田水族馆出售食人鱼?
明代尚书房配钥匙真叫烦
化粪池遭堵愁煞书法家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代尚书房配钥匙真叫烦
锁匠要么不会配,要么叫价高
这种木锁在莆田已不多见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本报讯 租下明朝尚书陈经邦古大厝的屋子,房东让市民卢先生去配钥匙。一看钥匙,卢先生傻了眼,这年代久远、形状怪异的“古董”要上哪配去?

卢先生要配的钥匙长10多厘米,形状像面旗。“旗杆”是空心小管,“旗面”有三个深浅不一的凹口。这把是陈经邦出生的宅院的偏门钥匙。

在古谯楼后方的一个配钥匙摊前,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仔细观察了卢先生提供的钥匙,她说,这种古钥匙在莆田俗称“腰钩”。目前,知道这种钥匙的人已经不多,会配这种钥匙的人就更少了。不少锁匠看着古钥匙摇头,或称不会配这样的钥匙,或称早已不配这样的钥匙。

记者随后带着卢先生找到一家家族祖传的锁店。制锁手艺第3代传人程先生告诉记者,“腰钩”就是木锁钥匙,多用于古大厝大门,流行于民国时期。他的叔公是家族第一代制锁手艺人,以前主要就是打造这种锁。“前30年,一个月还打造十多把这种钥匙,现在随着城区改造,古大厝渐渐少了,几乎已经没有人前来配这样的钥匙。”程先生说,这种钥匙他还会配,他家第4代传人就不会配了。

“需要量尺寸、画样、卷筒管等,配一把最少需要半天的时间。”程先生说,他采用的是铜材料,配置一把要100元。

既然鲜少有人配古锁,那么现在古厝都在使用什么锁?

位于城区的清初御史彭鹏故居有300多年的历史,故居里还保留着许多清代的木门,门上还有造型奇特的锁门铁器。但里面的住户告诉记者,各道门早就更换为现代锁,这些铁器已成了门上的装饰。不单是“大宅门”更换了新锁,城区古街里的老房也难觅古锁的身影。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