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翁海霞 整理
海都网讯 “连续3天乘坐77路公交车,都是这样的现象,从没看到一个年轻人让座,老人孕妇站着,我让座给了老人家,可是那些一屁股坐在位子上的年轻人怎么好意思?旁边一对老人都懂得互相谦让,司机师傅反复播放让座语音,都没羞耻心吗?”
这是福州一位博友昨天发的一条微博。如果时光回到一年前,这条微博的回复中,赞同的声音也许会占大多数,但是,意想不到的是,这条微博发出后,指责博主的声音占了大多数,也许是压力太大,不久之后,博主把微博删掉了。
从评论上看,舆论不再如往常一样一边倒地谴责不让座的乘客,不少人强调,让座不是一种义务,没理由强制要求别人让座。而前段时间,杭州等地发生的因不让座被打耳光事件,也让很多网友对让座十分抗拒。此外,还有不少人申讨并责骂博主,不该拍下这公交不让座一幕。
也有网友给出了另一种猜测,“此类情况,可走到年轻人身边轻声提醒,或许他们是因为没有注意到,或许确是不想让座,提醒一下,有助于提高觉悟”@福州民生说。
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网友总结出的一份“公交拒绝让座指南”,其中列举了可以不让座的10种情况,以及应对这些情况的种种“攻略”。
可以不让座的10种情况:
1.自身存在身体缺陷之时;
2.身体有恙之时,如生病、晕车以及女性例假前后;
3.上下班高峰期时段遇到成群购物的老人时;
4.需要乘坐超过10个站(或需耗时1小时以上),遇到“中老年人”之时;
5.穿高跟鞋逛完街后,遇到夸张地抱着5岁以上孩子的家长之时;
6.自己携带很多东西之时;7.遇到接送孙子上学自己不坐却让孙子坐的老人之时;
8.人太多,扶手没处抓,地方没处站时;
9.遇到时髦的中年人讨座时;
10.遇到孕味不明显的孕妇之时。
遇到如上10种情况,若本身不想让座,又恰好有人“要座”,要么可以装睡,最好再戴个耳机,要么装听不懂混过去;或者确定对方不需要让座,可以用眼神秒杀对方,或者直接告诉对方你的情况,并表示对方没达到让座的资格。要是遇到野蛮人怎么办?网友直接建议,对方一碰你就应声倒下,来个顺势“表演”。
【微速评】
你的“上限”在哪里?
不管现实如何,这位博主是很无辜的,为老人让了座,并且呼吁大家让座,虽然言语比较激烈,但还是暇不排瑜,应该肯定博主的行为。
社会道德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下限”,即人们“不该去做什么”,还取决于其上限,即人们“都应该去做什么”。
从“扶老人被讹”的许霆(真相到现在还说不清)到那位被打耳光的杭州小伙,也许各种突破下限的行为让你失去了行善的动力,但即使如此,你是否愿意在尽可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多一份善举?
这才是考验一个社会道德“上限”的严肃问题。
借用曹林老师的一句话,“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处的社会。你怎么样,社会便怎么样,你是什么,社会便是什么。你有光明,社会便不黑暗。” (许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