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朱敏敏
本报讯 眼瞅着中秋和国庆长假的脚步近了,不少市民都想到联系亲朋好友。
这阵子,冒充老友行骗的骗局频出,又是“猜猜我是谁”,又是“老交情,借点钱救救急”。这不,一天内福州市民王女士就先后接到了两个“老友”的电话,所幸她识破骗局。
第一天问候第二天借钱
王女士说,前日下午,她接到一名男子的电话,对方能准确地叫出她的姓名。“听得出我是谁吗?”王女士想到这一定是熟人,感觉男子的声音挺像自己的一个朋友老陈。“你是老陈吧?”对方说,“猜对了,我换号了,这是我的新号码,存好了。”“您的孩子上小学了吧?”“老陈”还和王女士拉起了家常,随后,双方挂断了电话。
自以为天衣无缝博得了对方的信任,昨日,“老陈”再度致电王女士,以老交情、办事急需用钱为由,请王女士帮忙救救急。“你汇款5000元,到我朋友的银行账户上吧?”“老陈”要求道。王女士觉得不太对劲,“老陈”是做大生意的人,手头不缺钱,更没有找朋友借小额款项的经历。王女士意识到事有蹊跷,她灵机一动表示:“我的钱款,要汇只汇入朋友名字的银行账户里。”
而后王女士调出了备份中朋友老陈先前的手机号码,经核实,朋友老陈称,并未给王女士来电,也没有要求其汇款。王女士成功躲过了骗局。
模拟酒会情景“老友”施骗
前天下午,王女士还接到另一个“老友”的电话。
电话那头“干杯”的声音不时响起。“忙什么呢,刚几个朋友聚会聊天说到你,就顺便给你打个电话。”对方表示,“我换号了,猜猜我是谁?”
王女士很警觉,她说:“你不说你是谁,我就一定猜不出。”骗子讨了没趣,自己挂断了电话。
警方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冒充市民的亲朋好友,博取对方的信任和同情后,开始实施诈骗。市民一旦放松警惕,就容易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市民在接到任何有关汇钱的电话或短信后,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仔细核实对方身份,谨防上当受骗。如有需要,及时报警求助。
福州王女士拨打本报968111热线,线索费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