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带走海底的垃圾,但只能留下气泡,这是我的潜水教学理念,我希望通过教学员,将尊重自然的理念带给更多人。”——潜水教练谷晓磊
N本报记者 朱嘉怡 陈昕颖 关铭荣 文/图
本报讯 “7000万,现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7000万只鲨鱼被捕捞、猎杀,大部分只为割下鲨鱼翅。”“90%,全球鲨鱼总量30年来少了90%”……
昨日上午,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的志愿者们,在福州左海公园海底世界发起“关爱水生动物我为零鱼翅”的宣传签名活动。潜水教练谷晓磊也是志愿者中的一员。
尴尬的经历
“潜导说,鲨鱼看到你们溜得更快”
刚开始教潜水时,谷晓磊只是遵循潜水行业的规则,不触碰珊瑚礁、不影响海洋生态,并没有刻意地去强调或是要求身边的人尊重海洋,“一次尴尬的出国潜水经历,让我觉得意识到有必要让每个学员学会尊重海洋。”
“有一次,我们和很多美国、英国的潜友出海。我问潜导,能不能带我们去可以看到鲨鱼的潜点?”谷晓磊说,当时潜导连连说“NO”,“他说,‘鲨鱼看到中国人溜得更快。’船上有那么多人,你能想象我有多尴尬吗?”经历这次后,谷晓磊开始在教学以及朋友中倡导“拒绝鱼翅”“尊重海洋”。
教学的原则
“带走海底垃圾,只留下气泡”
因为当潜水教练的缘故,谷晓磊对海洋生物的了解也积累了很多,感受着海洋的博大,对海洋就有了一份敬畏之心,也更强调自己的教学原则。
“我曾与一名90后学员起过冲突,就因为他在潜水时不时偷拿珊瑚、追逐鱼类。”谷晓磊说,当时这名90后学员在菲律宾跟他学潜水,“跟潜时,我一再提醒他,不要动珊瑚。”
最让他感到气愤的是,面对自己的警告,那名学员摆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上岸后,尽管他完成了所有课程,但我拒绝给他潜水证。”
“我的教学原则是带走海底的垃圾,只能留下气泡。在浅海珊瑚礁常会遗留些鱼线、渔网之类的,我们会用袋子装走。”谷晓磊说,“当你以一种尊重海洋的心态学潜水时,你才会真正发现大片鱼群游过身边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