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要闻/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武夷山景区14台观光车存在安全问题
两岸联手投放346万尾鱼苗
白水洋与知名景区建“两小时旅游圈”
爱需要正确的表达
“国门”岂能沦为私人圈钱的工具
大学毕业未就业需实名登记
“国民床单”走红不是简单的怀旧
海峡高速客滚落户台湾
琅岐闽江大桥琅岐侧水中桩基全部完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点评论
“国门”岂能沦为私人圈钱的工具

 

N侯金亮

国庆长假快到了,有关景区的新闻又多了起来,最近内蒙古满洲里国门景区被企业承包一事引发关注。该景区包括国门、41号界碑等景观,游客若想进去参观,必须买票。而普通游客门票费在景区被承包后已涨到80元一张。边防官兵对国门景区的治安隐患表示担忧,经调查,承包企业为私企,当年竞标时有“借壳”中标嫌疑。(9月16日《京华时报》)

挂着国徽象征国家主权的“国门”,竟被承包给了私企,公共资源成了生财道具,这是门票经济泛滥的又一“典范”。公共资源不可以随意被“私有化”,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当地解释,“为促进国门景区提档升级,进行委托经营势在必行。”而所谓的“档次升级”异化为单方面的涨价,当地政府委托经营后大赚了一笔,2011年的门票收入为461万元,委托金却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过高的委托金俨然为门票涨价埋下伏笔,企业对门票加价是必然的结果。

当地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以致忽略了对企业资质的审查。报道说,实际承包经营的公司实为私人经营的满洲里口岸集团,该公司并没有管理景区的经验。象征国家主权的“国门”,就这样被不明不白地承包出去了。地方政府本是公共资源的守护人,可当地却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上演了另一种形式的“监守自盗”——地方政府任凭公共资源沦为私人企业的圈钱工具,并从中分一杯羹,是对国家主权的亵渎。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