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生姜叔”边卖菜边写作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生姜叔”边卖菜边写作
他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别的,就是留给儿子的。”
“生姜叔”姚启中展示他的作品手稿
 

N新华

本报讯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卖生姜的菜贩,身居陋室、起早贪黑,却花费大量心血一边卖菜一边写作,以20多万字日记和剧本记录了一家5口的“北漂”生活。日前走红于网络的“生姜叔”姚启中的故事,令不少网友充满敬意。“我写作不是为了别的,就是留给儿子的。”他说,希望儿子以后看到这些真实的生活记录,有机会把它拍成电影。

只有小学文化的“作家”

北京,西城区天陶菜市场,一个堆满了生姜的摊位上,一块写有“北漂农民工爸爸”字样的牌子格外显眼。一位肌肤粗糙黝黑、穿着沾满泥土衣裤的中年人满是笑容,“我是安徽人,今年40岁,来北京16年了。”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用塑料袋包好的稿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

一个普通菜贩的生活,怎么能写成厚厚一叠?“能写的事儿太多了,我在北京卖菜10多年,一共搬过9次家,在8个菜市场战斗过。我从卖自制的咸菜开始,第一天就挣了28块钱心里特美。可没多久,就被一群冒牌的‘联防队员’敲诈走100块。后来,我遇到了几位非亲非故的‘贵人’,告诉我做小本生意也要守规矩、有照经营,帮我安顿下来……其中不少故事都值得记录下来。”

对于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他,写日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经常一边卖菜,一边翻字典、读书看报。“买书太贵,不过我有个诀窍,就是去大超市蹭书看,一看到好的句子就抄下来。”

一部写给儿子的“家族史”

记者来到姚启中的出租房内不到4平方米的写作间,除了简朴的书桌、橱柜,最为显眼的就是贴满墙壁的奖状和证书。

“你看,是我孩子的卓越逼得我不能虚度光阴!”老姚大声说,“他从6岁起就给我争光了,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如今已获得了100多项武术比赛的荣誉,还考取了武术‘三段’,是国家二级运动员。”

5年前,正在上小学的小儿子姚五一被儿童电影《李童》剧组选中,出演男一号。这件事改变了老姚一家平凡的生活。每天除了出摊之外最重要的事,就是记录下生活的坎坷与感悟。在他眼里,这是他培养孩子的独特方式。

翻开题为《朴实生活》的书稿第一章,一排排工整的字映入眼帘:“1997年秋收农季结束后,我怀揣着卖半亩芝麻得到的180块钱,同全家背井离乡一起踏上绿皮火车‘咣当咣当’来到这座车水马龙的梦想天堂!”

“这篇《朴实生活》写的是家族史,从(上世纪)60年代爷爷穷得吃不上饭,写到(上世纪)90年代自己和亲戚一起外出打工奋斗,再到如今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这篇《打工遭遇见闻》写的是遇到的各种倒霉事。这篇《感‘三恩’》写的是在北京遇到的好人。”他说,投入心血最多的一个剧本《我的未来是个梦》寄托的就是对孩子的期望,希望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他,能通过这些书稿了解过去在农村的“家族史”和身上的责任。

头条你来顶

今日最热荐稿

北京“生姜叔”边卖菜边写作

最佳推荐理由:

平凡人也有不平凡的举动,让人感动。 ——小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