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4版:娱乐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那些写在音乐皱纹里的事
梁静茹个唱玩微电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写在音乐皱纹里的事

三毛、齐豫、潘越云合推专辑《回声》
吴楚楚、潘越云、李丽芬《三人展》
罗大佑《之乎者也》
 

N本报记者 陈娟娟

要全面回顾滚石的30年,确实不容易。滚石不但是迄今为止华语乐坛最长寿的一家唱片公司,也是最茁壮的一个。不得不承认,“滚石唱片”已经约等于台湾流行音乐。从本期开始,我们试图以5年为一个时间节点,梳理滚石30年的滚动轨迹,虽然这已足够精彩,但还远不是全部。

从杂志起家曾遭停刊

滚石唱片的诞生要追溯到1976年,从电子工程转读企业管理的段钟潭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年轻人,他和二哥段钟沂一起创办了一本名为《滚石》的杂志,介绍西方的摇滚乐。他在采访中曾经表示“这个名字是偷来的,也不是偷来的”,是借鉴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的名字。兄弟俩到处借钱,但办杂志不是易事,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终究赔了数万元人民币。在当时来说,这是笔大数目,段钟潭把杂志停掉,去当了兵。

五六年之后,段钟潭才感受到了这本口号为“滚石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的杂志的影响力,他觉得“赔这么多钱还是值得的”。而当时台湾音乐界的大环境确实需要一个本土的独立唱片公司来为大家“提气”。1980年,服完兵役的段钟潭与段钟沂一起,以原滚石杂志为基础,成立了一家名为“滚石有声出版社”的小公司。一是不满足于单纯在纸面上介绍西洋音乐,二是想要制作华人自己的流行音乐,当时的目标和起点定得很高,但兄弟俩应该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个个人创业史居然影响到了身处华语地区的每个人的30年音乐文化记忆。其实在滚石创立的前五年,外界对它的评价多为“不一样的有品位的独立小公司”,也有说滚石在20世纪80年代是台湾“后民歌时代”的先锋,它在这个时期的音乐量不大,但却把台湾民歌的传统和市场口味成功结合,打造了台湾主流流行音乐的雏形。

先推罗大佑再举潘越云

滚石带给乐坛的第一个惊喜是罗大佑的《之乎者也》。这张1982年4月推出的唱片描述了台湾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心态,也造就了罗大佑这个那个年代的代言人。罗大佑的叛逆,30年都没有变,这张《之乎者也》是他独有叛逆的起点。与此同时,歌手潘越云也是滚石那个初创年代的一大标签。1981年5月,滚石唱片的开山之作,吴楚楚、潘越云、李丽芬三位艺人的专辑《三人展》正式发行,收录11首歌曲,专辑编号RC001。说起这张专辑,潘越云至今记忆犹新:“当年,我背个包直接就去了滚石的录音棚,也不晓得未来会怎样。但当这张专辑发行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一生的音乐血脉就属于滚石了。”

张艾嘉齐豫标签鲜明

1984年的滚石,李建复是最耀眼的名字。在中国神话中,“夸父追日”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李建复的专辑则正好取了《夸父追日》这个很中国化的名字。故事内容取材于中国传统,而音乐的表现却是现代流行式的,不啻为“属于中华民族的流行音乐”。同年,滚石引进了镭射唱片技术,生产了首批5张CD。三毛、齐豫、潘越云合作推出了三毛个人传记式专辑《回声》,整张专辑充分具备了“概念性专辑”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流行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回声》也是滚石第一张,同时也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张CD唱片。张艾嘉和齐豫标签鲜明,她俩分别以有想法的文艺女青年和三毛式的吟诵者的形象一炮走红,一个唱都市女人心声,一个在音乐里流浪。

“滚石30”福州演出贴士时间:2012年10月27日

场馆:福建省体育中心体育场票价:1930元、1530元、1230元、930元、730元、530元、330元(售完)

订票热线:0591-968111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