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无车是一种态度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车是一种态度

信栋和邱东准备骑车回家,他们希望背后的学校停车场内的小车越来越少
名店街上的一段路,非机动车道变成停车位
树汤路的非机动车道太窄,只能容一辆电动车通过
 

N栏目主持 廖庆升 陈昕颖 朱嘉怡 陈锟 关铭荣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包括福州在内的国内100多个城市开展各种活动,号召有车一族体验低碳环保的理念。

恰逢周末,主持人来到福州西二环宝龙城市广场前,看到车流和平常周末并无太大差别。主持人随机采访了六位出行的私家车主,只有两位知道当天是无车日,但因为要出门办事,为了方便,还是选择开车。

这期,我们推出这样一组报道,讲述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用行动实践低碳的故事。我们无法强求每一位小车车主都放弃开车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呼吁,当可以不开车出行时,把车停在车库,让这个城市少点尾气,让“无车”成为一种态度,一种践行的方向。

故事一:三位中学老师的骑行生活

信栋、郑伟平和邱东是同事,都在福州教院二附中工作,现在他们又多了一个共性:都骑自行车上班。当然,三个人骑行的初衷并不同:信栋为了锻炼身体,郑伟平是为了兑现环保理念,邱东则纯粹是凑热闹。不过,这一个月,他们都坚持下来了,并乐在其中。

身上多长的肉=4只大猪脚

6年前刚毕业时,信栋体重108斤,“大学时锻炼时间多,体重自然控制得好。”

工作后,他发现拿一段完整的时间去运动,已是一种奢望。

就这样,信栋发现身上的肉长得越来越快,体重一度将近150斤。“有一次我去菜市场,指着一条猪腿问摊主那有多少斤,他说10斤左右。我当时就郁闷了,我身上居然多了4只大猪脚。”受到强烈刺激的他决定去运动。

和信栋不同,郑伟平的身材依旧不错。买自行车之前,他都骑电动车上班,其实他有能力买车代步,但他没有。他说在大学期间,受到一位环保课老师的影响。

8月中旬的一天,三人到学校打球。休息的间隙,信栋发了个牢骚:再开车上下班,车子都要载不动自己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却没触动大家的笑点。“要不干脆我们一起买自行车,又环保又锻炼身体。”郑伟平的提议得到信栋的响应。

放弃开车骑自行车上班

现在,他们已经坚持骑自行车上班一个多月了。刚开始最无法适应的是信栋。“习惯性地拿着车钥匙就要去开车,突然想起说过要骑车”,信栋说,家离学校有近5公里路程,每天骑一个来回,确实非常累。

不过坚持下来后,信栋开始慢慢适应了,最让他开心的还是体重的下降,“看到家里的秤不发警报的希望了”。

郑伟平将电动车锁在了停车场里,他笑着说,一个月下来能少用十多度电。

至于邱东,他说自己骑车后最大的感受是再也不担心堵车了。更让三人高兴的是,又有两位同事加入了骑行行列。“我们希望学校停车场里的小车越来越少。”信栋说。

故事二:油价停车费高企我换乘低碳公交

“不烧汽油,不用停车费,低碳环保,而且还便宜。”陈先生一口气说了乘坐公交车的四大优势。他家在远洋路,他在五四路上班,之前是开车上下班,“平均油钱一天20元,停车费18元,一天近40元。”

但在两次油价上涨后,陈先生果断放弃了开车上班,从上个月开始,陈先生选择打的上下班,结果发现每天要近60元,这可比开车还贵。最后,公交车成了他的选择,“每天坐在车上我可以闭目养神,还能欣赏城市的风景。”

故事三:“便民自行车点”多了上下班“混搭”

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下雨天等公交车更是痛苦,所以对于上班族来说,时间成本比环保更有实际意义。

郭先生家住在金山,在福州五四路信和广场上班。两年前,他就买了私家车,但现在却放弃了开车,每天用租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结合的方法上下班。

“以前开车上班大概要20分钟,坐公交车要超过1个小时,不是我不愿意环保,实在是耗不起时间。”郭先生说。

“今年福州的便民自行车租借网点非常完善,实在是太棒了,市区的主要路段都有租借点,我下班后可以租自行车从信和骑车到福大北门,然后在福大北门还车,再坐公交回金山。”

郭先生说,因为五四路一带是每天上下班时间最堵的路段,现在自己骑车就几乎不受影响,到了福大北门以后交通已经缓解,再坐公交回家,全程大约花40分钟左右。

“环保是一种态度,并不是说要勉强我们,而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应该选择低碳环保的方式。”郭先生觉得环保贵在日常坚持。

故事四:一些自行车道成了咪表泊位

小郭住在五四北,单位就在温泉公园附近,除了坐公交车,更多时候,他选择骑电动车或是单车出行。

小郭说,他一直有个困惑,人们一边倡导低碳出行,而另一边面临的却是低碳出行时的不便。

“每天必经琴亭高架,说实话,开车比骑自行车要便捷得多。”小郭说,“骑电动车走琴亭高架,上下坡时遇到的密集减速带最让人崩溃,不到3米就有一条减速带。”小郭说,能理解装减速带是出于安全考虑,但如此密集就有点过了。

除了琴亭高架,温泉公园附近有些道路情况也不太好,树汤路的自行车道太窄,两辆电动车并行就要超线。小郭说,上下班高峰,私家车借道非机动车道的情况不少,“非机动车时不时得与行人‘拼道’”。

“还有就是在名店街上,前端画的是非机动车道,可隔个20米左右就有咪表,画着停车位,仅剩边上不到50厘米的宽度。”小郭说,完全按路标可没法骑。

开车的抱怨骑车的乱窜,骑车的又被开车的占了道,“我想除了不可否认的人为素质因素外,也应该多从城市道路的设计上考虑。”小郭说。

□相关链接

高油价时代自行车走俏

油价、停车费双双上涨,市区越来越堵,不少上班族重拾自行车或电动车。

近日,主持人走访了一些商场和自行车专卖店,生意都很火爆。一家自行车专卖店的售货员说,自行车每天销量都有几十辆,大多数人选择四五百元的。

和自行车一样,电动车也迎来销售高峰。记者走访多个电动车专卖店,销售人员表示,销量普遍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至两成,每天销量在20辆左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