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8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千件藏品涌到“鉴宝会”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件藏品涌到“鉴宝会”
本报与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联合主办的“鉴宝会”上周末举行,送来鉴定的藏品门类众多
专家现场讲解鉴别瓷器的方法
 

N本报记者 李进 杨永敏 王浩志 林丹见习记者 徐丰 宿小庆 实习生 秦永昌 文/图

核心提示 9月22日—23日,在福州三坊七巷海峡文交所院落内,人潮涌动。闻讯而来的收藏爱好者或怀揣“宝贝”,或小心翼翼扛着“宝箱”,来请专家现场鉴宝。在本报和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联合主办的“寻找福建民间珍宝”的鉴宝会上,受邀的专家均为省内知名的收藏家。

初步统计,2天的鉴宝会,有三四百名市民送来上千件藏品,有寿山石雕、字画、瓷器、铜器、木雕等,门类繁多。

专家们对福建收藏给予了肯定,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收藏市场潜力很大。

直击现场

大雨难挡市民热情

“一大早来开门,已经有好多人等在门口,有人六七点就来排队了。”22日早上,不少市民很早就抱着宝贝来福州三坊七巷海峡文交所,请专家为自家的藏品鉴定。“9时许,整个小院落都挤满了人。”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维持秩序,给专家创造一个安静的鉴宝环境,来参加鉴宝的市民排队取号根据号码牌依次鉴定。“10点多的时候,不得不劝退号码排在后面的市民下午再来鉴定,人实在太多了。”

“唉呦,想着天下大雨,肯定没什么人来了,没想到早上开门,有好多市民冒雨排队。”负责现场取号的工作人员表示,福州市民的收藏热情高涨,“号码取了223个号,约有三四百名市民参加鉴宝会,送来的藏品上千件。”

“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参加,可见福建民间收藏热情非常高。”组办方表示。

九旬依姆来鉴宝

周日下午,等候多时的老依母带着自己藏了几十年的宝贝来“鉴宝会”,她儿子帮她把宝贝从层层包好的报纸中取出,小心翼翼地放在专家面前。

老依姆的儿子林先生介绍说:“我看到报纸报道有鉴宝会,告诉老妈,这不,老人家特意带宝贝来请专家帮忙鉴定。”老依姆姓王,福州人,打开她的宝贝盒,有她收藏了多年的盘子、扳指、纪念章等。林先生告诉记者,她母亲把这些东西当做宝贝收藏着,子女都不知道自己母亲有这些东西。

据介绍,王依姆1929年出生,现在已经90多岁了,依旧是鹤发童颜。她紧紧盯着专家鉴定的过程,急切想知道这些宝贝的价值。专家耐心地告诉王依姆,王依姆的藏品都是老东西,但是很多价值不高。最值钱的当数一对玉扳指了,应有100年历史了,做工、玉质都不错,但是里面纹路有断裂,所以只值万元以上。

王依姆告诉记者,这个扳指是上一代人传下来的,自己也戴了几十年,这些东西她不准备卖,毕竟是祖上留下来的。

专家提醒

古玩最重要还是“玩”

周日下午,“鉴宝”现场来了一位福州藏友,带了几个大大小小的盒子走了进来。只见他从其中一个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件乾隆年间的官窑瓷器,交给了专家,鉴定结果是东西不够年代。

这位藏友听到专家鉴定后,从盒子底部抽出一张纸,告诉专家他的藏品找北京专家鉴定过的,有鉴定证书。随后他又从其他盒子里拿出了几件瓷器,摆出了一张张证书。可专家都给出了否定的结果。

专家告诉记者,其实玩古玩收藏的人,一般都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别人骗自己,第二阶段是自己骗自己,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玩古玩,懂古玩。专家强调,古玩古玩,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玩字,欣赏古董内在的文化韵味,这才是关键。

地摊捡漏机会较少

“老师帮我看看这幅画,我是在地摊上买的。”一个市民报出自己带来的画是《清明上河图》时,专家立即告诉他这一定是假的。

专家说,这种国宝级的巨作怎么可能会在地摊市场出现?

从2天的鉴宝活动情况看,不少市民带来的名家画作和铜器都是从地摊上买的,有的名家字画甚至还带有鉴定证书,但最后都被专家鉴定为仿品。

专家提醒,“捡漏占便宜”的收藏心理不可有,在小摊位上见到名头越大的文物是赝品的可能性也越大,“以前在地摊上是有机会捡漏,但从我这几年的经历看,现在在地摊上捡漏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鉴宝活动中,记者还看到很多“仿古的文物”或者是印有“寄托体”铭文的文物。许多收藏者见到藏品上有“乾隆年间”或者“明宣德年”等字样,就认为是那个时代的文物。专家指出这种判断是错误的,这些字样正是典型的“寄托体”体现,是后人为了缅怀前人,特意按所缅怀的年代纪年。

收藏在专而不在泛

专家建议刚入门的收藏爱好者,收藏在专而不在泛,找对人再找对宝很重要。以各代瓷器为例,有的近代仿品所仿制的年代根本就没有赝品的这种器形风格,就好像古代人里出现个衣着现代的人,稍微对那个年代有了解的人就能辨别真伪。

如何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损失,一是多交流、多买多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对人,所谓找对人就是结识到相关收藏行业比较知名或者专业的人士。他们是收藏的老手,自己也都是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应该有许多珍贵收藏,通过与他们交流学习,自然可以避免许多弯路,对文物鉴赏也可多找一些人参考。

特别推荐《田黄冻石印章惊艳全场》A6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