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4版:周年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报大手笔 小报大文章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报大手笔 小报大文章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本报记者(右二)驻足交谈,翻阅本报“新春走基层——感受长汀‘生态文明’”系列报道剪报本,并颔首赞许。张永定摄
今年四月,童正忠赴泰宁县大源村走基层采访
童正忠
38岁,时政采访部主任。2003年进海都报,多次参与重大新闻的策划、采编工作,多次荣获福建新闻奖。碰到堵车时,经常想起,去年除夕从龙岩采访后,赶回来吃年夜饭,那时的公路太空旷啦。
 

“故事,远比道理更容易传播。”

讲述者:童正忠

什么新闻,离读者最远?什么新闻,与读者最近?我认为,第一是时政新闻;第二还是时政新闻。

为什么说远?海都报扎根大街小巷、小镇社区,时政新闻,似乎总有点高,有点远。

为什么说近?因为时政新闻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最大,只要用百姓视角做新闻,距离就拉近了。随机问什么新闻让你印象深刻,海都报铁杆读者可数出一串:“空中看福建”、“发现海西之美”、“砸锅卖铁也要上‘向莆’”……

故事,远比道理更容易传播,这也是海都报时政新闻的特色,于是有了“小报大手笔”的故事。

第一季·一张照片

今年全国两会,海都报刊发了一组新闻照片:习近平副主席看望福建代表团时,与海都报记者驻足交谈,并接过记者递上的海都报,颔首赞许海都报“新春走基层——感受长汀‘生态文明’”的系列报道。当时这一画面,引起无数读者的兴趣。

这一镜头是如何促成的呢?

2012年初,福建发展迎来一个新高点,元月前后,短短一个月间,习近平副主席两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批示。除夕前,海都报马上安排采访,1月19日21时,包括我在内的8位记者冒雨赶到长汀采访。1月29日起,本报连续5天报道长汀“生态保护、生态富民、生态文明”的先进经验,“长汀经验”一时广受瞩目。

习近平时任福建省长时,就非常关注长汀,适逢我们3月赴京采访“两会”,我和摄影记者马海涛商量了好几次,终于在会议间隙,抓住了宝贵机会,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而我们的“长汀经验”报道和两会报道,也更为读者所关注,因此更加生动,更加厚重。

第二季·两次航拍

还有一件难忘的事是,6年间,两次航拍报道,这在全国的地方媒体中,是独创。而我也有幸参与其中。

2004年岁首,省委、省政府勾画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一份广受市民传阅的都市报,海都报该如何宣传海西?报社突发奇招:租飞行器,航拍海峡西岸经济区。当年12月,“空中看福建”航拍启动,现场上千名市民观礼,近万名读者参与知识竞答。随后,本报推出16版精美航拍特刊,在全省、全国乃至境外产生很大影响。

第二次上天,是在2010年年底,“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大张旗鼓地拉开序幕,报社再次行动:借直升机,航拍“跨越发展”新容新貌。2011年1月,三个记者组成一支特殊部队,横跨春节,跑遍福州军地民航等有关部门,短短2个月间,借来飞机,辟出航线,于榕城上空几进几处,空地联动,微博热转。大批航拍图片视频,成为福州珍贵的“城市记忆”。

而我作为整个策划的参与者,也深深感受到“小报大手笔”的豪情壮志。

伴随海都报的成长,小报一直是它的小名,但多年来,海都报不断探索新路子,策划、创意屡出奇招,颠覆了时政报道就是宣传的观念。小报不小,通过故事,触动读者,通过互动,提升热情,在赢得广大读者信赖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影响力,实现了“两头”满意。

今天,站在15年这个新起点,小报大手笔的海都,灵光闪烁,将继续为读者奉献一篇篇鲜活的好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回放

2003年6月

打开北大门对接长三角

2004年12月

海峡西岸经济区巡礼——空中看福建

2004年12月

打开西通道对接大腹地

2007年9月

激情海西的17个乐章

2008年

与台湾《中国时报》互动,推出“采集两岸声音见证海西先行”大型策划

2009年7月

“发现海西之美·十佳景点”评选活动

2010年5月

省会大手笔

2010年7月

大干150天跨越发展争朝夕

2011年2月

“跨越发展·大干开局之年”大型航拍系列报道

2012年1月

“新春走基层——感受长汀‘生态文明’”系列报道

2012年5月

“百川争流竞跨越”、“我省民生改善亮点频频”等系列专题报道

2012年8月

“迎接党的十八大——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18个民生样本”大型策划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