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7版:周年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天不间断 一个不能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天不间断 一个不能少

天微微亮,海都发行员们就蹲在路边,在路灯下分拣报纸
蔡雪梅如今是本报的“五星级发行员”
蔡雪梅
女,1997年进入海都报,连续多年被评为本报“五星级发行员”,现任发行部华林站站长助理。多年扫楼送报,如今健步如飞。
 

蔡雪梅口述 张伟整理

1997年海都报刚创刊,我们就来了,那年我才27岁。10月份正式发行的,9月份就已经出了样报,我们拿着样报去“扫楼”,一个写字楼一个写字楼地走访,劝说大家订报纸。海都报如今发行几十万份了,但刚起步的时候,就是靠着大伙一股子冲劲,一份一份谈下来的。

坚持·我在海都送报15年

我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样报,折痕都快把版面撕破了,但还是整整齐齐地压在抽屉里。海都15年了,这也算是“古董”,看着它,我就好像又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大清早4:30就要起床了,顾不得做早饭。儿子都抱怨,从小学到现在,从没吃过我做的早饭,也从没见我送他上学。

我的同事们都一样,直到现在,送报纸时还是来不及吃早饭。比如我要送500多份报纸,因为要保证7:30之前全部投递到位,只能马不停蹄。

比送报纸更辛苦的,是订报纸。我们要耐心跟人“做广告”,嘴巴说破,大家还是心存疑虑,那时都是让读者先订一个月“试看”,然后一个月一个月地续订,工作量可想而知。

身体累还不算啥,最怕被人当贼防着。比如去小区里征订,一家一家地敲门,有些老人独自在家,从猫眼里往外一看,以为是骗子,怎么都不肯开门。最乌龙的一次,业主找来保安,上来反复盘问。我解释半天,还拿出工作证,人家才相信。

有委屈也有温暖。我记得有一次,闹肠胃炎了,还是强撑着去“扫楼”。爬到六楼,敲开读者的家门,我就疼得瘫在地上。读者是个阿姨,看到我这样,赶紧把我让进门,张罗着倒开水,还拿来藿香正气水,非得让我歇好了才走。这位阿姨也是咱们报纸的老订户了,直到现在,我逢年过节都给她打个电话,也算是工作带给我的额外收获吧。

真诚·用心留住每一个订户

熬过最初的一两年,2000年开始报纸的征订工作就好做多了。那时,海都报已经闯出了名声,很多市民主动订报,一订就是一年。那时我们的任务,除了拓展新订户,更重要的是维持老客户。

怎么维持?这里面还是有点技巧的。经常上门回访,拉拉家常,是最起码的。进门搭讪?呵呵,当然有点尴尬,反正先挑好话说。比如夸人家装修漂亮啊,小摆件有创意。有些读者想退订,跟我说现在上网都看得到新闻。我们就得跟人家聊,老盯着电脑对眼睛不好,一叠报纸抓在手里,坐公交、乘凉时都能看,而且海都报给读者的优惠力度也很大。

说白了,发行工作就是跟人打交道。只有你用的是真心,让读者感受到你的诚意,人家才会愿意掏钱订报。有一段时间,坊间很流行DIY包包,我就用尼龙线钩了三四十个小坤包,送给那些老订户。

做了15年发行工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因为海都报越办越好。读者爱看,是他们愿意订报最本质的原因。

亮点

1997年

组建全省首家自办发行队伍

1998年

成立全省首个零售中心

2000年

发行量荣登福州第一宝座

2001年

给发行站点配电脑,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2003年

跃上全省发行量第一宝座

2005年

推出“老榕牌”桶装水

2006年

成立读者服务公司

2007年

报纸印上条形码进入超市销售,报架进营业厅

2009年

首次举办读者联欢活动

2011年

推出“网上订报”业务,启动快递业务,桶装水在福州市区十几个品牌中“坐二望一”,销售增长18万多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