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篇
一个橘子促成的公益大行动
讲述者:侯希辰
“别忘了我们的约定。”前些天,我接到这样一个电话,打来电话的是顺昌大历镇的一名果农。挂断电话,一股青涩的橘味仿佛在房间里弥漫开,这肯定是山坡边出产的橘子,半边阳光半边阴,让我回想起做橘农的那一周生活。
十多万斤蜜橘的难题
2011年10月12日,报社组织记者走基层,我们决定到产橘大县顺昌体验橘农生活。可第一天,我就发现原本想象中的田园生活,不是那么美好。就说去果园吧,都是在大山的山坡上,蜿蜒的小路时上时下,特别是这段时间一直在下雨,红泥土路特别泥泞、滑。我们狼狈地拄着树枝,艰难地爬着山路,看得果农哈哈大笑,“一看就是城里来的”。
但很快果农们就笑不起来了。到了大历镇大历村一个叫乌坑垅的地方,枝条上挂满了果实。眼前是丰收的场景,果农们却没有想象中的高兴,甚至有些愁眉苦脸。于是,我们坐在山坑边,递上烟,和果农拉起了家常。
渐渐地,果农说出了心声。53岁的高允铭说,他一家五口人,收入来源全靠这15亩橘园里的上千株蜜橘,1月给蜜橘树修枝施肥,2月、3月除虫害,5月、6月又要锄草。到了7月小果长出来,就得疏果,把长得不好的果给摘掉,“那时天很热,晒得人都会脱皮”。这么辛苦劳作加上风调雨顺,高允铭的橘园2011年有了好收成,可一斤5角钱的收购价让他连本都收不回来,10多万斤蜜橘只好看着它们烂掉。那晚,我躺在床上无法入睡,相比城市人,这些果农付出的辛苦要多得多,可他们的收入却如此不成正比。夜深了,干脆爬起床写稿,写他们的艰辛与期望。
近二十场红火的义卖
10月14日,海都报在显要位置大幅刊登了《蜜橘丰收了,果农却愁了》,很快引起读者的热烈响应。第二天,好消息传来,这些丰收的蜜橘有路子了。报社不仅迅速联系了超市,准备在福州为果农推销蜜橘,而且这些号召得到了各方的热烈响应。这些天,那些果农早成了自己的朋友,得赶紧把好消息告诉他们。
15日,也许是老天都在照顾果农,下了多日的阴雨停了,还出了大太阳。“上山采橘喽!”我们和果农高兴地高喊着,抬起箩筐、布袋就往山上的果园跑,去摘将运往福州的爱心橘。那一刻,真是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与高兴。
10月17日,在报社一楼,1.5万公斤
蜜橘一个半小时内销售一空。随后,永辉超市、新华都超市和家乐福超市派人到当地联系采购,很多门店的蜜橘在半天内售罄。最后,包括大历镇在内的周边乡镇95%滞销蜜橘都找到了销路。
临别前,果农们和我们约好,等今年10月中旬蜜橘成熟时,我们再去当一回橘农,相信那时我们的摘橘技术会好许多。
就这样,一次采访报道带来一场大规模的义卖,这场义卖又促成了一个系列活动——海都农家乐,累计帮农民销售蜜橘、芦柑、苦笋、地瓜、莲子等近二十种农副产品。一场场农家乐办下去,成了海都报的品牌活动,滚雪球般,越办越红火。
爱心救助篇
我知道找你们,会有救的
讲述者:肖春道
9月1日开学了,13岁的小富清步履蹒跚地从家走到岚下乡岚下中心小学报到,虽然走上10来分钟还要休息一下,可他母亲高长英却高兴得眼里带着泪花。看着小富清能自己走路上学,我们也高兴得不行,因为我们知道,为了完成这对普通孩子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大家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13岁的他好羡慕同学打篮球
那是今年的5月30日,报社接到一个闽北读者打来的求助电话,说是在当地有一名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因为患病,一直是母亲背着上学,“我们都知道海都报常行善举,希望能帮帮这名孩子”。
当天,本报记者就从福州赶到南平岚下乡岚下村这个偏远山村,找到小富清的租住处。眼前的一幕让我们揪心地痛,13岁的他因为严重的心脏病,手脚变形,嘴唇乌黑,刚走几步便急速
呼吸起来。我们陪着小富清去上学,母亲背着他走过长长的廊桥,穿过窄窄的小巷,孩子长大了,母亲背着很吃力。从家到学校,500多米的距离,母亲背着孩子走了20多分钟。体育课他站在操场边,羡慕地看着同学在打篮球。“我属兔的,兔子就是蹦蹦跳跳的,我却跑不了。”放学了,我们又和小富清回家,一间土坯房里只有一张床。
两天时间,我们和小富清共
同生活着,感受这个家庭为孩子付出的艰辛与无奈。两天时间,小富清和他的母亲渐渐把我们当成了亲戚,话越说越多。他母亲有句话让我们记忆犹新,她说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海都报,没有见过记者,“可现在我们知道你们都是好人,别人怕孩子死掉,房子都不愿意租给我们,走上街头别人对我们指指点点,可你们却不嫌弃我们,是真的想来帮助孩子,他的命有救了。”
5万元捐款给了孩子希望
晚上,我们无法入睡,脑袋里有太多的细节要写下来。6月1日,我们联系上“简单助学”顺昌工作站的义工们,为小富清送上一辆自行车,“第一次收到节日礼物,晚上会睡不着觉的”。
当天,本报就以《妈妈背上的学校》为题报道了小富清的故事。在回福州的路上,我们接到好多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
电话,询问小富清的病情,希望伸出援手。后来我们才知道,报道被大量的网站转发,有上万名网友留言祝福着小富清。接下来的日子里,本报新闻热线每天都会接到不少想帮助小富清的读者来电。
6月21日期末考,小富清晕倒在考场中,病情加重,福建协和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将小富清
点滴
品牌活动
1998年6月
闽江特大洪灾报道和长江特大洪灾赈灾报道,在为灾区百姓送水送食的同时,开始探索建立“海都报在行动”爱心报道策划的崭新模式
2003年起
感动福建十大人物评选
2004年起
海都春运直通车
2004年起
海都高招咨询会·金手册
2005年起
海都·利群阳光助学行动
2008年起
每年元旦的福建省“爱心公益日”
2011年10月起
海都农家乐
系列报道
2002年12月
《狠毒后妈刀断女儿四指》,报道最终催生“福建儿童救助资金”
2006年5月
闽川汉藏一家亲,募集四万余件衣物、六千多册书籍送到四川甘孜的贫穷孩子手中
2008年5月
为汶川地震灾区筹集善款2000余万元,以及近千万元救灾物资
2010年3月
大手拉小手,关爱贫困残障儿童
2012年5月
捐助欲割肾救子的尤溪妈妈
2012年6月
“福州托举哥”系列报道
2012年8月
救助从阳台摔下的小春莲
2012年7月
从南平接到福州。这时,本报和简单助学义工已经为小富清筹集到5万多元的治疗费用。
7月3日,小富清顺利完成第一期手术。我们再次见到他时,孩子的嘴唇不再乌黑,走路也有了力气。半年后,小富清将再接受一次手术,之后他就能和正常的同龄人一样生活了。
“为了150个重病兄弟”爱心特别行动
“
我们和果农高喊着,跑去摘将运往福州的爱心橘。那一刻,真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与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