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大玩家收藏”:
大家都知道有中秋节,其实中秋还有很多别名。比如,因为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称“八月半”。还有人管中秋节叫团圆节、月夕待等,都是一些富含诗意的名字。
根据清代高拱乾的《台湾府志》记载,月饼以前还被台湾学子用来占卜未来功名。清代称八月十五为秋闱,即乡试第三场考试的日子。所以月饼也取了一些和科举功名相对应的名字,含状元、榜眼、探花饼各一,会元饼四,进士饼八,举人饼十六,秀才饼三十二。
网友“killending”:
当年月饼远不如今天这么雍容华贵,包装精美,印象中都是八块月饼一筒,用普通的油纸包着,每块月饼上都会盖一个红色的方形印章,咬一口下去,能撒落一地的碎屑。但就是这样简陋的月饼,也是童年时代难得的美食,亲戚来串门时如果提一筒来,可以让我开心一整天。
当时带我四处玩的,都是年迈的爷爷。老人家今年95岁了,前几天中风又一次加剧。我明白,爷爷已经进入了生命倒计时的阶段。但今年的中秋越来越近了,也许我还是无法回家,无法看到家乡的明月,无法探望思念已久的爷爷。谨撰此文,聊以慰藉思乡的情愫。
网友“icbcccbccb”:
1998年,我第一次离家,在福州读大一。那时的南江滨还是一片荒芜,北江滨也只是不成片的沙滩。那年中秋,为了缓解离家的惆怅,伟大的美女辅导员带着全班同学从北江滨步行到南江滨,一起博饼、放灯、高歌、游戏直至深夜。
刚刚过去的上一周,适逢大学毕业十年聚会,又恰逢中秋前夕。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坐飞机、倒火车,携家带口再次齐聚北江滨,都感慨如今的江滨已然是福州最繁华的精华所在。最应景的是,当年的美女辅导员早已远渡重洋,可在闽江游的邮轮上我们居然收到一个异乡的祝福,可爱的老师借助邮储的传递,让所有老同学尝到了提前的中秋月饼,这份惊喜让十年聚会的欢喜达到了顶峰。
网友“wisdom2011”:
每每团圆日,大家也必有福州的传统菜,全节黄瓜鱼、梭子蟹,如今流行阳澄湖大闸蟹,但我觉得还是家乡的梭子蟹让人向往。
都说“七溜八溜,不离福州”。有时为了工作,不得不离家出外,想念最多的还是故乡的食物,比如拌面、扁肉和鱼丸。不管去到哪里,都喜欢能在中秋佳节尝到家乡的味道。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大上海,也有我们的鱼丸卖,而南京的福建扁肉还是莆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