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欧阳进权
核心提示:
继存款变保险后,银保误导又多了新的伎俩。家住福州的汪女士明明投保了120万元,结果拿到的却是一份假保单,真保单的实际保险费只交了113.1万元,剩下的6万余元被当作投资收益,这让汪女士误认为,保险收益比银行定期存款还高。
这个由保险公司和银行客户经理联手设下的连环套,最终还是“纸包不住火”。记者昨日从福建保监局获悉,监管部门除已对销售人员进行罚款外,还对保险公司和银行相关机构下发监管函并与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见谈话,这是福建省近5年来首次对银行类兼业代理机构下发监管函。
保险收益竟然稳超银行定存
2年前的8月16日,汪女士在福州一家银行办理业务时,银行客户经理郑某珍和福州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客户经理郑某,向她推销一款分红型鸿某两全保险。销售人员说当时办理保险,不用自己掏全部的钱。
客户一次性缴交保费120万元,然后再向保险公司办理保单质押业务,借出84万元用于其他投资,等于实际上投保只花了36万元。
销售人员还说,通过这样操作,汪女士投保两年后提前退保,还可以获得高额回报——收益抵消汪女士保单质押贷款利息和2年后提前退保损失后,汪女士还能获得3.58万元的纯收益,年收益率为4.97%。
据悉,当时银行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79%。从表面来看,办理保险收益比银行定存还合算,36万元两年期定期存款,收益只有2万元。另外,保险还有定期存款所不具备的身故和意外等保障。为了消除汪女士的疑虑,销售人员还书面写下利益演算过程和预期收益。
保费缩水变成所谓“高收益”
由于汪女士办理了84万元保单质押贷款,保单借款期限为6个月,每隔半年,保险公司就电话通知汪女士偿还保单借款。去年年底,保险公司第三次打电话给汪女士催还款,汪女士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了,于是分别向相关保险公司、银行和福建保监局进行投诉。
记者采访中得知,按照去年年初6个月期限贷款年利率5.6%计算,84万元贷款一年需要支付4.7万元利息。
在需要支付高额保单贷款利息情况下,为何还能拿到高收益?这是极不正常的。
记者从福建保监局获悉,这是一个典型的销售误导案例,销售人员精心设计了环环相扣的理财陷阱。汪女士办理的保险并不是120万元,实际保费是113.1万元,多出的6万余元保费,被销售人员说成是提前支付的投资收益,比定存还高的收益实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蒙混过关伪造保单隐瞒保费
除了少交的6万余元,保险公司客户经理郑某也通过银行将4000多元转账至汪女士的个人账户。
不过他们欺骗汪女士,称这两笔钱都是保险公司提早支付的贴息。
而且为了万无一失,销售人员还制作一份假保单复印件,向汪女士隐瞒真实保费,真保单则被拿去做质押贷款。目前这起事件已经水落石出,保险公司和银行已经就汪女士的补偿意向、补偿标准达成了协议,汪女士与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也已解除。
近日福建保监局严肃查处了这起保险销售误导的典型案例,决定对保险公司客户经理郑某处以警告并处1万元的罚款。
【提醒】四招防范存款变保单
业内人士提醒说,在银行销售的人身保险产品,不是银行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市民购买前应注意部分销售人员可能以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兜售保险,这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防范。
1.到银行存款时,遇到有人介绍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存款”,一定要问清楚是储蓄还是保险,以免误买保险。2.在银行签署任何单据时,都要认真看清楚,所签单子是保险单还是存款单。3.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会对在银行购买保险的消费者在犹豫期内实施电话回访,存款一般没有电话回访。4.如果发现存款变成了保险,投保成功后10天犹豫期内可以免费退保,超过10天则要损失不少保险费。
办保单借款小心利滚利
此外值得提醒的还有,如果投保后办理了保单借款,要注意保单借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要及时偿还,否则所有利息将被并入借款金额中,视同重新借款,到时候将会利滚利。而且当保险合同的现金价值不足以抵偿未偿还的借款及利息时,保险合同效力将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