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郭大路 文/图
昨天,黄浦江畔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开馆大庆。作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展场,这个建筑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有12个展厅的中国内地首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在当天迎来了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的首批观众。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中午12:00开始,场外的观众就排成长队,络绎不绝入馆看展。
这个亚洲最有影响的当代艺术大展今年精彩纷呈,它的精彩与咱们福建人密不可分:幕后顾问是福建的许江、范迪安;总策展人是福建的邱志杰;参展的艺术家是福建的黄永砯、沈远、唐明修、吴俊勇。有趣的是,今年4位闽籍艺术家的作品都安置在主展场一楼,今天,本报记者将为您逐位报道本省艺术家的精彩之作。
《千手观音》误解和正解
从上往下,是18层总共镶满1000只铁手臂的大钢圈架,如果加上直径8米的底座,这座已完成的《千手观音》,总高已经达到了18米。1000只手上抓住的,什么都有:瓶铃轮盾之类的法器、蛇虫鼠蚁一列的标本,线香箔纸、斧头铁锨、扫帚拖把、旧鞋故衣、电话飞机、秤杆砖头……甚至还有一只风干的板鸭。
在记者看来,每一只欲望之手,能抓住的都十分有限。细察手心,却并没有传说中千手观音掌中必有的慧眼。何止没有慧眼,那塔架中心空空荡荡,只见千手,不见观音。
在千手观音的传说中,信者拜服,即可获得神的庇护。这样的壮丽传说,在这件作品中似已成空。若求神如求己,若自身如此无力如此有限,那么,信者可信什么?拜者还拜什么?
难道,这就是黄永砯要说的吗?
黄永砯:多想杜尚,别想观音
9月29日,在《千手观音》旁,黄永砯现身。尽管他穿着灰扑扑的黑牛仔衣,努力搬移钢架的样子像个瘦弱的工人,但那张著名的脸还是出卖了他的身份,被守在现场的本报记者“抓”了个正着。于是,《千手观音》有了“正解”。
黄永砯的助手邱洵琳告诉记者,《千手观音》这件作品,并不是今年才有的构想,1997年黄永砯就曾经做过一个50只手的早期版本,在明斯特雕塑十年展上,它安置在一座教堂对面街心岛上。该教堂中著名的断臂圣母像,和黄永砯的作品恰好形成了强烈对比。15年过去,这件作品终于在上海双年展上有了完整呈现的机会,这让黄永砯十分高兴。《千手观音》原本考虑过使用木材和陶瓷,但最终选定了钢铁。1000只铁手上的物品,有些是从垃圾堆里淘出来的,大多数是通过各种途径购买的,这些现成品的确定,陆续花费了有半年的时间,直到9月18日才开始布展。记者留意到,这件体量巨大的作品,被安置在展厅一楼正面最中心最显著的位置,“镇”住了原本极其空旷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谈起《千手观音》,黄永砯对这个作品名字“百口莫辩”:“我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是怎么起的,它其实和观音没有关系!……布展的时候师傅也老问:‘你什么时候装个观音头?’唉,不要往千手观音想,不要跟民俗的东西联系起来……当然,我不能拒绝别人怎么想……”
记者问:“那么,作品的原意是什么?”
黄永砯郁闷地回答:“我的原意就是这个作品。”
他接着给了一把解读作品的“钥匙”:“去看看杜尚的《瓶架》吧!”
杜尚瓶架
马塞尔·杜尚(1887—1968,法国人)是现代艺术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专门颠覆正经艺术。崇拜他的人很多,黄永砯从大学时代起就是他的超级粉丝。
杜尚的瓶架真的是杂货店里买来的、法国人常用来晾酒瓶的架子。从图片可以看出,黄永砯的《千手观音》和它的架构是一致的,只不过体量放大了千倍,单纯的架子也变成了手,1000件“现成品”则承载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