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国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揭秘细胞“感官”如何感知环境
评选全过程保密无复议 候选名单50年内不公布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秘细胞“感官”如何感知环境
美两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左)以及布赖恩·科比尔卡(右)
 

N据新华社电

美国人罗伯特·J·莱夫科维茨和布赖恩·K·科比尔卡因为对蛋白受体的研究而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两名获奖者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所获成果具有“奠基意义”,揭示了受体中最大家族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

人体包含数以10亿计个细胞,由这些细胞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精细调适的系统,而每个细胞都包含细小的受体。受体的作用,是让细胞感知所处环境,进而调整并适应环境。长期以来,有关细胞如何感知周遭环境的问题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这一整个系列的受体被统一称作“G蛋白偶联受体”。大约有1000组基因用于这些受体的表达,比如针对光线,针对气味、味道、肾上腺素、组胺、多巴胺以及血清素等等。

研究解读

成果“跨界”化学和医学半数药物借助该受体发效

诺奖评审委员会在向媒体发布的新闻稿中介绍,大约1000种基因为G蛋白偶联受体“编码”,与人体对光线、味觉和气味的感知以及肾上腺素、组胺、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物质相关。评审委员会说,现有所有药物中,大约半数借助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效用。

2011年,科比尔卡实现一项新突破:他主持的研究小组捕捉到β肾上腺素受体的画面,恰逢它由某一种激素激化、向细胞发出“信号”的瞬间。评审委员会说,这一画面,集几十年研究成果为一体,是“分子层面的杰作”。与莱夫科维茨和科比尔卡的学历以及两人的研究历程吻合,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似乎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某种“渗透”,无法界定包含更多化学因素还是更多医学因素。

一名评审委员说,本年度获奖成果确实涉及化学和医学,这种“跨界”现象构成科学“美感”。审视近些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相对集中在材料学和生物化学领域;材料学多与物理关联,生物化学多与医学关联。

人物点击

莱夫科维茨分离出受体科比尔卡确定编码基因

莱夫科维茨1943年在美国出生,196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医学和生物化学教授。科比尔卡1955年在美国出生,1981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医学以及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

莱夫科维茨及其同事的获奖研究始于1968年,针对生物细胞“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试图解密肾上腺素之类激素物质促生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的机理。在莱夫科维茨的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把一种碘同位素附着到多种激素物质上,借助同位素的辐射性状追踪以至揭示多种激素受体,包括β肾上腺素受体。他的研究小组最终在细胞壁内分离出肾上腺素受体,继而对这种受体发挥作用的机理形成了初步认识。

科比尔卡20世纪80年代加入莱夫科维茨的研究小组,接受一项挑战,即在人类染色体基因组中确定为β肾上腺素受体“编码”的特定基因。在包含浩瀚信息的人体基因组中,科比尔卡以创新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

后续研究中,借助对与β肾上腺素受体相关基因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受体与促使眼睛具备捕捉光线能力的受体相似。他们意识到,存在一整类受体,不仅形似,发挥作用的机理也相同。这类受体如今名为G蛋白偶联受体。

□相关新闻

诺贝尔文学奖今公布

外媒称中国作家莫言是热门人选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将于北京时间今天19时公布。法媒此前报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很可能在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中产生。

中国内地著名青年作家张一一曾在去年准确预测20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内定”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姆,被网友戏称为“预言帝”。如今张一一再度在微博上披露,号称是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方面的“最新消息”称,呼声颇高的中国作家莫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以及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不过是西方博彩公司刻意炮制的“障眼法”和营销策略,他们不过是“打酱油”的,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真正得主是瑞典诗人阿多尼斯。

(新华 大河)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