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些中国作家曾离诺奖很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2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些中国作家曾离诺奖很近?

沈从文
鲁迅
老舍
林语堂
 

N新华 中新 综合

本报讯 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了百年,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终于让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得以释放。而在此前,鲁迅、老舍、沈从文、林语堂、巴金等人都曾被传出与诺贝尔文学奖一步之遥。当然,也有些可能只是捕风捉影。

鲁迅 曾拒绝提名

曾有人说过,诺贝尔文学奖错过的文学大师中,就包括鲁迅。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鲁迅当年甚至连正式的提名都不曾有过。

1927年,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赫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

鲁迅婉言谢绝了。当年9月25日,鲁迅给台静农回信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谈道:“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老舍 曾列秘密投票第一名?

2009年,老舍的儿子舒乙认为,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他。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但在1968年,“文革”进入高峰期,瑞典派驻华大使寻访老舍下落一直没准确音信,就断定老舍已经去世(老舍早已于1966年投湖自尽)。由于诺贝尔奖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评选,条件之一是最好是东方人,结果日本的川端康成就获奖了。

舒乙的说法来源于挪威女汉学家伊丽莎白·艾笛。1979年初春她来华,并拜访了萧乾和文洁若夫妇。在用英语交谈中,艾笛顺便提到“那一年,本来已决定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老舍”。但艾笛女士在其后的媒体采访时澄清,她谈的是沈从文。

沈从文 曾最有机会获奖

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曾表示,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后候选名单之中,沈从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但那时,沈从文刚刚离世数月,因此可谓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马悦然2007年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这个话我不应该对你说,不过因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现在可以告诉你。1988年沈从文肯定会得到文学奖。”并介绍道:1988年的5月10日,龙应台女士给我打电话,她问,“你听说沈从文去世了吗?”我说没听说。我就给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秘书打电话,我说,“你可不可以告诉我,沈从文先生是活着,还是去世了?”他就问,“你说的是谁?”我说是沈从文。他说,“沈从文是谁?”我就把电话放下了。

马悦然说:我再给李辉打电话,他是一个专门写文化老人的记者,我们是老朋友,我请他打听清楚,沈从文到底是活着还是去世了。他就告诉我沈从文真的去世了。我记得那是1988年5月10日。我告诉你,要是沈从文那个时候还活着,活到10月份就肯定会得奖。

林语堂 曾被4次提名

也有林语堂获四次诺奖提名的说法。1975年,国际笔会在维也纳召开,林语堂接任川端康成被选为副会长。会上,全体通过以国际笔会名义推荐林语堂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人们称赞他呈现的中国图景有价值,但最终觉得他在陈述整个中国的转变时作品“尚缺‘精准的人物描写’及‘力量和深度’……”。

最终,那年获奖的是意大利诗人蒙塔莱。

巴金 在美国被提名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曾推选中国著名作家巴金角逐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称赞巴金“为中国当代最为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享誉世界崇高声望和国际文化界尊崇的优异基础,他对人性和人类尊严的执著探讨和神圣理解,已经被载入了当代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史册”。

不过,这个协会是中国文学青年冰凌“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打工拼搏”(其自述)之余,利用美国具有完全的结社自由之便成立的,冰凌自任主席。所以马悦然才认为:“我不敢说他们(指“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没有提名资格,但可能没有,我不相信他们有。”

王蒙 认为作品更重要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曾提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参加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称其“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他的巨大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造就了他成为一代文化大家和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

不过,王蒙并不领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就像一块激怒公牛的红布,挑起人们非理性的反应。王蒙认为最终具有决定性的还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奖项,“文学奖做得再好,不如文学好”。

李敖 小说被提名

马悦然与中国作家

马悦然 (GoranMalmqvist,1924),瑞典人,汉学家高本汉的学生,是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他曾翻译过《诗经》、《春秋繁露》、《西游记》、《水浒传》、《辛弃疾词》等中国古典著作,亦翻译了鲁迅、沈从文以及李锐的小说等当代中文作品,致力于提升中国文学在国际的地位。

也许是缘分,马悦然真是非常喜欢顾城、杨炼等中国诗人的诗。那时顾城在德国,马悦然多次说,真想请顾城再到瑞典,就是一下子找不到钱。他称顾城是“会走路的诗”,衷心地爱他,可是顾城后来却发生那样的悲剧与惨剧,辜负了马悦然一片情意。他认为杨炼是寻找的诗人,可以回到先秦的时代。马悦然觉得他们都年轻而富有活力,也许可以展示中国新诗的未来。也因此,马悦然非常关注他们前行的足音,把他们当作朋友。

李锐的短篇小说集《厚土》,马悦然在十年前就注意到,并很快就翻译出版。近几年,他又翻译了李锐的长篇小说《旧址》,大约不久后也可以问世。李锐的两部最新长篇《无风之树》与《万里无云》,马悦然也很喜欢,他说,这两部小说就像诗一样。马悦然本人具有很浓的诗人气质,一旦遇到自己心爱的作品,则表露无余。

在当代作家中,除李锐外,马悦然还翻译过王安忆、莫言、韩少功等人的作品。他说,莫言的作品其实非常不错,“要是简洁一点,就完美了。”

马悦然还力挺过山西作家曹乃谦。在曹乃谦的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村庄》出版以后,在马悦然看来,这样一个只读到高一、会唱要饭调的“乡巴佬”(指曹乃谦),是“最有希望获得诺奖的中国人之一”。

10年获奖者回顾

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匈牙利犹太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无命运的人生》、《非劫数》、《惨败》等。

2003年: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白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耻》、《钢铁时代》、《凶年纪事》等。

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奥地利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钢琴教师》、《女情人们》等小说。

2005年:哈罗德·品特,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主要作品有《看门人》、《生日派对》等。

2006年: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作家,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等。

2000年,台湾媒体爆出新闻,说“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所著的《北京法源寺》因此而洛阳纸贵,甚至连本来冷冷清清的法源寺也跟着火了。李敖后来解释说,任何大学的文学教授都有资格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人选和作品。

2007年: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代表作有《金色笔记》等,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

2008年:勒·克莱齐奥,法国著名文学家,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代表作有《诉讼笔录》、《战争》、《乌拉尼亚》等。

2009年:赫塔·米勒,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心兽》、《低地》、《呼吸秋千》等。

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代表作有《绿房子》、《城市与狗》、《酒吧长谈》等。

2011年: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瑞典有世界影响的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先后共出版《途中的秘密》、《小路》、《为生者和死者》等10部诗集。

2012年:莫言,中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红高粱》、《丰乳肥臀》、《蛙》等小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