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福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农民富裕 想到厦门置业
闽保障房近年共退出三千多户
榕征收三幅地块
千余根雕精品亮相闽侯上街
中国交建集团筹建海西产业基金
琴声绕古巷
“献血英雄高校行”昨日在福大启动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0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汀南坑村,昔日山秃人穷度日艰难,如今——
农民富裕 想到厦门置业

南坑村,许多村民都住上小洋房
 

N见习记者 袁丽群 文/图

本报讯 6日早晨8点多,记者的采访车到达龙岩长汀县策武乡南坑村,打开车窗,清新的空气便扑鼻而来,车窗外,正在田间劳作的三两村民、宽敞的水泥村道、崭新的路灯,还有一栋栋小洋楼,渐次映入眼帘。村民们说,许多人第一次来到南坑村,都难以相信多年前她竟是一个山秃人穷的山村。

规模养殖挣了大钱

村里40多岁的“致富能手”袁茂盛,当年两亩芋子一亩鱼塘,自行车载粪当肥料,养鸡鸭住鸡棚,一家子艰难度日。而现在,袁茂盛家中仅猪舍就有七八处,100多只母猪,一年出栏2000多只,在县城购房购店铺各一处。

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袁茂盛的“工作小站”,那是一处一个客厅两个房间的小平房。南坑村支部书记沈腾香告诉记者,袁茂盛的几处猪舍都在果场附近,为了方便养猪,平时他们夫妻二人都在这里小歇吃住。那时大约10点,袁茂盛夫妻二人都还在猪舍劳作。

“人不怕穷,就怕没有想法。”回忆过去的袁茂盛感叹道,1992年随大流外出打工,12块一天,一天12小时,在井冈山打了55天工,想想没出路,便又回家发展,探索养殖路子。一开始数量较少,之后形成规模养殖,成为龙岩市瘦肉型猪产业化工程生态养殖示范场,“从2003年开始,每年差不多都是十几万的收入,最高的一年有50多万元。”

在客厅,记者看到了三张厦门地图,上面有些圈画的笔迹。袁茂盛告诉记者,这些地图是用来熟悉厦门用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在厦门工作,近期自己想在厦门给儿子买房。

昔日“难坑”今成全国“文明村”

走在干净的村道上,沈腾香总能随口说出村子某个角落的变化。在路边,沈书记指着一处一层的毛坯房告诉记者,这是袁茂盛当年的家,虽然现在算是村子里最破的房子,但当年这可是袁茂盛赚第一桶金盖的。

沈书记告诉记者,1997年她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看着眼前山秃人穷的样子,有过担忧。1998年初,她组织党员及种养能手到漳州西坑学习,回来之后,便提出“庭院养猪鸡,能源用沼气,山上种水果,耕地烟稻菜,形成产业链”,当年全村38名党员户种果10亩以上,养猪20头以上,成为了发展经济的一面旗帜,获得村民的好评与效仿。之后,又引进瘦肉型生猪养殖,形成“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南坑村的经济日益好转,一跃成为长汀县的富裕村。

南坑村有236户1126人,去年全村经济收入16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8元,是1996年的10倍。如今,一个“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生态良好、群众富裕的城郊农家观光休闲山庄已初显雏形,人们口中的“难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卫生村”。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