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翟春阳
今天是第21个“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日前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倡导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警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昨日,成都市粮食局局长舒刚表示他将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以呼吁市民关注粮食安全。(10月15日《成都商报》)
国家粮食系统倡导“饥饿体验”活动,成都粮食局长表示将身体力行,这些当然可以有。它只是倡导,并没有强制性,不少网友质疑“饿出病来怎么办”,是杞人忧天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饥饿体验”是否多此一举?我想,粮食系统倡导该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塑造一种情怀——心中装有粮食这个“神明”,心里想着全球还有10亿人在挨饿,如此,你也许对从事的工作会多一些虔敬。
对普通民众来说,体验一下饥饿绝对不是坏事。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几天引爆舆论,是什么促使他走上文学道路?莫言说是“饥饿”。现在的年轻人已无法知晓饥饿的滋味,莫言那代人却铭心刻骨。莫言说他小时候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也啃过——也许正是这个独特经历,让莫言对中国乡土和历史产生了独树一帜的认知。
当然,“饥饿体验”并不是要让现在的人重过那时候的苦日子,而是让大家对“民以食为天”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进而知道“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并非可有可无的口号。我们民族远离饥饿的年代才几十年,在粮食安全这个全球问题上,仍有居安思危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