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调查显示中国上班族压力全球第一
研究生未找到工作回家种地 其父羞愤自杀未遂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究生未找到工作回家种地 其父羞愤自杀未遂

 

N河北青年报

核心提示:10月11日,优酷网拍客上传视频《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众多网站论坛纷纷转发,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据调查,这部视频的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苗父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苗卫芳真的是“读书无用”的注脚吗?他的悲剧背后有怎样的隐情?记者走近苗卫芳,解读这名“农民研究生”。

研究生回家种地

5月25日晚,河北保定阜平县城南庄乡柳树沟村村民苗风山服100片安眠药自杀。幸亏老伴及时发现昏迷不醒的苗风山,经医院抢救,苗风山脱离生命危险。

10月12日,苗风山坐在院子里,愁眉不展。苗风山前几年因腰椎手术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他说,自己寻短见,一方面是因为疾病缠身,无钱医治,更是因为儿子苗卫芳。

2008年,苗卫芳通过自学考取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时,曾是太行山深处这个不足百人的小山村的骄傲——他是村子有史以来的第一名研究生。然而,苦读三年毕业后,苗卫芳没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回到原点,到村里种地。

街坊邻居议论纷纷。村民苗西平说:“这孩子这么多年学白上了,学的专业与种地也不对口。”还有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

苗风山老两口也“后悔供儿子念书”。面对村民的闲言碎语,他们感觉压力很大。“我想着一死,烦心事就再也看不到了。”苗风山说。

曾因家贫辍学

苗卫芳生于1971年,因家庭贫困,高二时被迫辍学,曾做过代课教师,后来应聘到灵寿县护驾疃中学、行唐龙州中学(均为私立学校)任教,每月工资能拿到1500元左右,但他并不满足。

苗卫芳说,他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便想到只有发奋图强靠知识来改变命运。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于是,苗卫芳边教书边开始了自学考试。他用三年时间拿下自考专科学历,而后又取得自考本科学历。

2008年,苗卫芳报考河北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一举成功,被录取进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在校读研三年,苗卫芳写出长达30万字的以代课教师为原型的长篇小说《二月兰》,由于没有更多费用买书号,目前只印刷了1000册作推广。“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梦,我的梦就是创作文学。”苗卫芳说。

一心想找“铁饭碗”

研究生三年毕业后,苗卫芳原本想着找一份收入稳定,且工作环境又适合实现写作梦的工作,然而,这样的工作他至今还未找到。

苗卫芳心中的理想工作就是“铁饭碗”——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但是,公务员一般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而他毕业时已经40岁,而应聘事业单位,他总是屡战屡败。

今年春天,苗卫芳应聘保定七中教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试讲阶段被淘汰,他认为招录“不公平”。保定七中校办工作人员说,苗卫芳试讲没通过的原因是仪态、形象不佳,口才不好。

经熟人介绍,苗卫芳还曾到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宣传科工作,负责校报编辑和领导讲话稿写作,但他上班十来天就辞职了。苗卫芳说,该校领导总是骂人,没有一个适合写作的环境。

今年7月份,灵寿县护驾疃中学主动联系他回到该校教书。该校负责人白祥虎说,学校给出每月2500元的工资待遇,可是苗卫芳要求2800元,否则不来。

经历一系列求职挫折后,苗卫芳又回到了原点,回村种地。

一叶知秋

谁的悲剧

本期主持 谢秋莲

在“研究生种地、父亲服药自杀”的悲剧中,不少网友读出了“读书无用”的影子。其实,苗家的悲剧与“读书无用”并无关联。高中辍学到自考本科,苗卫芳从代课老师成为正式聘用教师;研究生毕业后,苗卫芳曾任教过的学校,开出的薪酬从1500元涨到了2500元,都是读书有用的表现。

个性决定命运,是苗卫芳死求“铁饭碗”、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导致其研究生毕业后黯然回乡种地。不过,有苗卫芳这种心态的人并不在少数。

苗父自杀和苗卫芳的“铁饭碗”心态背后,其实是“面子”导致的焦虑症,而“面子”的后面,是以金钱、地位定输赢的价值观。这种金钱焦虑几乎成了社会通病,“上班族压力全球第一”的根源之一也在于此。这种压力既是体制制造的,也是一个个个体自身参与其中制造的。

改变苗氏悲剧,需要国家从教育理念、社会保障机制等多方面来着手,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己调整心态,承担起责任,脚踏实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