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老五
今年的霜降交节,恰逢重阳,都在下周二,10月23日。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思是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而重阳节,曹操的儿子曹丕一早写过这样的文字:“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之名始于三国时期,但节日的由来比曹丕说得更悠久。西汉时,人们在这一天食糕点、饮菊酒;东汉时,已经流行登高。在东晋时期,人们称之为重九。王维那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告诉人们,唐代盛行的是重阳佩茱萸的习俗。这里的茱萸不是花,而是红色的小果子。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茱萸的作用就相当于辣椒。《本草纲目》就提到食茱萸“味辛辣,入食物中用”,那时,四川湖北一带的人常用茱萸调味。
在宋代,人们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元代,人们颐养有登高赏菊看红叶饮菊酒的习俗。明朝,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这样的风俗一直传到清代。在明清两朝的重阳节,菊花酒仍然盛行。清代的莆仙人,这一日不但是不少人家的祭祖之日,也是海上女神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
1989年,政府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给重阳节增添了新的含义。在福州,重阳节吃的是九重粿。半透明的九重粿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甜且软,不粘牙,是最佳的老人食品。
说回第一段,在客家,“重阳”节如果恰逢“霜降”节气,是有些忌讳的,主要是怕火灾。所以,今年这一天,老客家人不会去烧火煮饭,只吃前一天预先煮好的冷饭冷菜。不过,他们真可以尝尝福州九重粿,有了它,这一日也不难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