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拿出积蓄办托老院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2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拿出积蓄办托老院

,猪皮去毛他

老郑正在给说这东西老人没牙爱吃
老郑用爱老行动实现自己的心愿
 

N栏目主持 苏燕梅 廖庆升 王浩志 肖春道

一下、两下、三下,65岁的郑嘉炳眯着眼睛,努力地用镊子把猪皮上的毛发拔掉,他说,这样能让老人们吃起来口感更好。

郑嘉炳是福州仓山盘屿山边村清逸托老院的院长,这座2003年创办的托老院住着大部分是痴呆或无家可归的老人,郑嘉炳为了让这些老人有个“家”,他放弃了租金,还借了5万多元的外债维持托老院的运转。未婚的他目前最愁的不是钱,而是担心自己生病或干不动的时候,谁来维系这个“家”。

“邻里恩情,我要用一辈子回报”

1970年,作为家中独子的郑嘉炳到三明建宁插队。这一下乡就是六年,其间在福州的双亲已年近七旬。郑嘉炳说,母亲患有慢性心脏病,要经常住院疗养,将父亲原本微薄的退休金开支殆尽,自己的微薄工资,除探母路费之外,其余全用在了为母治病和医药费上。郑嘉炳说,当时他家欠下3000多元债务。

“幸好有好邻居。”郑嘉炳说,他下乡的六年间,父母都是邻居们帮忙照顾的,“今天送来一袋米,明天又拿来10元钱看病,这些都是经常的事”。郑嘉炳说,除了物质帮忙,自己父母在住院期间,也都是邻居们在照顾,“每当在外地想起这些,我就发誓要报答乡亲们”。

“有了积蓄后,用实际行动回报”

1976年,郑嘉炳回到福州。1992年,他开始创业:借钱开旅馆。“那段日子是我最辉煌的时期。”郑嘉炳说,2002年,因受非典影响,旅馆被迫关门。

有一些积蓄的郑嘉炳发现老家的村子里有一些孤寡老人,常年无人照顾,“那就办家托老院吧,不赚钱,只想给老人们一处遮风挡雨的地方。”2003年3月,他在老家仓山盘屿山边村盖起了二层半小楼,20余个房间。同年9月,他将老家的7位孤寡、痴呆老人接进自家小楼,开始了赡养他们的生活。

一开始,郑嘉炳这一善举不被别人理解,有人说“郑嘉炳疯了”。面对非议,郑嘉炳并不理会,而是接连将一个又一个无人照料的痴呆老人安顿到自己家中,除福州本地外,还有一些湖北、四川的老人也被送到这里。据了解,清逸托老院前后已收留过10多位痴呆老人安度晚年。

“最怕生病或干不动时,没人接手”

郑嘉炳告诉主持人,目前托老院每个月支出约1万多元。没有收入的他如何应付?郑嘉炳的办法是,将自家一部分房间出租,此外,从去年开始,他新建了4个房间,收了4位有正常养老需求的老人。“他们收费稍微高一些,能赚一些钱。”对于孤寡和痴呆老人,他依旧坚持家属给多少就收多少的原则,“就算一分钱不给,我也不会把他们赶走”。

为了省钱,郑嘉炳几乎样样亲力亲为。“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屎尿裤,反正你能想到的我都要做。”郑嘉炳说,自己每天干活的时间要超过13小时。郑嘉炳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真担心自己哪天病倒,就没法照顾他们了。无数次想到不做了,把房子全部租出去,用租金安享晚年。看着突然要离开相处这么多年的老人,于心不忍。”他说,空闲时,他会和老人们唠嗑,讲讲外面的世界。对于每个老人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并提前做好了一切应对措施。

郑嘉炳说,非常希望能领养一个孩子,把托老院继续办下去,“我走后,房子都可以给他,但是他得答应不能把托老院关了,而且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