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思敏
本周榕城将迎来降温,昼夜温差加大,专家特别提醒:天气变化易发脑卒中(俗称“中风”),市民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预防。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脑卒中,立即行动”。根据卫生部2011年公布的数据,脑卒中在我国已上升为第一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
天气转寒,进入中风高发季
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中风病患发生在秋冬季节。中风是由于大脑里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秋末冬初天气由凉转寒,昼夜温差大,气温、气压变化剧烈,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卫生部数据显示,每年我国脑卒中新发病例约200万人,超过150万人死于脑卒中,约75%~80%存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重度残疾者超过40%。约有1/4~1/3的患者可能在2~5年内复发。同时,脑卒中还可能遗留下偏瘫、感觉障碍、言语障碍等多种后遗症,严重患者还可能长期处于植物生存状态。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发病人群中,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
这些发病征兆,应当特别留心
很多人把中风称作“无声的杀手”,其发病突然,中风病人往往都是突然失去意识、晕倒,或者是突然间手脚不听指挥、发麻。尽管中风发病急骤,难以预测,但发病前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信息,预告近期很有可能发生中风。如果病患及其家人能识别这些信号,积极防治,会大大减少危害性。据临床医学统计,约70%的病人或多或少地会出现某些先兆征象,但大多因不了解而被疏忽。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拥军教授认为,一旦出现如下征兆者应引起高度警惕——
突然出现视物模糊或复视;剧烈的头痛或者头晕,伴有恶心呕吐;一侧肢体无力,或者一侧肢体出现麻木;发音、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饮水呛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如果中老年人突然出现了上述症状之一,就要考虑是不是中风了。
别抱侥幸心理,迅速送医救治
有中风先兆或突发中风时,该怎么办?卫生部在《脑卒中的防治》中指出:发生脑卒中后的就医原则有八个字,即及早送医、专科诊治。
在发现脑卒中的早期征兆后,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寻求诊治,不要有“在家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现在不太稳定等好一点再去”等拖延时间的想法,这只能耽误诊治,对患者没有任何益处。即使是晚上,也要看急诊,尽快到医院,不能拖到第二天。
突发中风时,病人家属可以采取一些自救的措施,比如让病人躺平,松开皮带衣服,尽量减少头的摆动。与此同时,马上拨打120叫救护车,迅速将病患送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脑卒中治疗强调一个就医时机,正常脑组织在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6小时后则缺血脑细胞出现坏死。如果脑梗死的病人在3~6小时内施以溶解血栓治疗,就可能在脑细胞没有出现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这是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所有怀疑为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后应该尽快到具备条件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