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谁是“幸福社会”的检测员?
虚惊一场的“硕士蚁族”
□网友说话
网店店主 过劳死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是“幸福社会”的检测员?

 

N朱昌俊

“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社会”的概念。2011年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见本报今日A47版)

早在2006年,江苏江阴就提出了“幸福江阴”的构想。特别是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报告中提出,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之后,“幸福”作为施政目标迅速在各地蔚然成风。

从此前的政府施政目标注重GDP、产业规划等,到提出“幸福社会”概念,这首先是施政理念上的进步。它意味着,政府施政从片面注重经济指标转为注重民众的切身感受。为什么“幸福”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并最终影响到国家的施政方向?原因在于,一味追求数量的经济发展并未让大多数民众感受到同享成果,如今提出“幸福”的施政目标,可谓纠偏。

各地纷纷提出打造“幸福社会”,需要避免之前唯GDP马首是瞻的指标化老路——将“幸福社会”或“幸福城市”予以数字化统计,得出某个“幸福度”。真正的幸福度是民众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个综合评价,其检测员应该是民众。只有落实到这点,“幸福社会”才有实质意义。

而诸如个人发展、生活质量等本就很难用指标去考核,结果怎样,最终还是要回到民众的感受上——以民众的利益为依托。

总之,要让“幸福社会”成为现实,首先得解决“幸福”与否谁说了算,如果“不幸福”将如何得到反馈等根本问题。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