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辽沈晚报
本报讯 近日,辽宁抚顺一家企业的员工李先生称,他上了一个月班,工资只有0.36元。李先生还表示,因为“单位替他缴纳了保险”,最终他还欠单位2.64元。原来今年7月,李先生和同事一起以劳务输出的名义到上级单位工作,工资少了700元的底薪。抚顺市劳动监察局称,这种工资标准不符合抚顺城区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规定,给员工缴纳保险也是单位的义务,可申请劳动监察介入。
李先生是抚顺煤矿电机配件加工厂(以下简称加工厂)的工人。从今年7月份开始,李先生和同事一共二十多人,以劳务输出的名义,到上级单位抚顺煤矿电机制造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作。
李先生和两名同事在新单位的工种属于“车工”,其他人属于“铸造工”。铸造工有底薪700元,其余工资属于计件工资;车工没有底薪。而在原单位,车工和铸造工有一样的底薪700元。
9月份,李先生和两名车工同事的工资条上显示,他们的工资只有0.36元。李先生称,在原单位,他每月工资在1500元到2000元。
李先生还称,就这样,原单位领导还说他们“欠单位钱”,因为单位给他们缴纳了保险,其中李先生欠单位2.64元,其他两名车工每人欠单位160多元。李先生还问过单位领导,既然欠钱,工资条上直接写负数得了呗。得到的解释是,工资条上不允许出现负数。
前日,李先生原单位加工厂的金厂长告诉记者,新单位是原单位的上级部门,车工的活不多,上级现行的这种工资分配制度,他也不好做出评价。他已经反映给领导,领导愿意合计合计。
金厂长说,其实9月份,原厂给这几个工人每人700元,在工资条上没有显示。李先生承认有“700元”,但称“这是屡次上门反映后,厂子给的救济金,与工资没有关系”。
读出己见
忙活了一个月,也不是一无所有,好歹落下个好名声:义工。 ——摇摇
看来该公司对“节流开源”这四个字的理解相当独到。——昨夜闲潭梦落花
读一有二
工资10年涨16倍“小日子还挺幸福”
N北晚
本报讯 35岁的北京市民吴昊已经工作10多年,这几天在家整理房间,翻出了自己这些年还留下来的一些工资条,发现2001年的时候,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月工资1200元,到了今年,在生物医药公司做销售,一个月抽成竟达20000元,涨了16倍。
他说,“以前没细琢磨过,翻工资条的时候,自己也着实吓了一跳。虽然物价这几年也是一个劲儿地涨,不过总的来说,小日子过得还是挺幸福的。虽然没有发大财,但总算是脚踏实地,越来越好。”
读茧抽丝
“救命稻草”终将来
今年初,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了全球72个国家月薪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国家是卢森堡,平均月薪4089美元。美国第四,平均月薪3263美元。中国大陆只名列57位,平均月薪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元,但网民还是纷纷惊呼“拖后腿”了。而根据全国总工会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两成职工5年间从未涨过工资,208家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
显然,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一种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已变得刻不容缓。可以说,《工资条例》是破解部分企业员工多年不涨工资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但据媒体报道,原有综合性《工资条例》很可能被拆分成单项条例出台,等以后时机成熟,再出台综合性条例。遗憾的是,各界最为关心的集体协商、同工同酬等难点,暂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无论如何,我们希望政府能搭建让公众参与《工资条例》的博弈平台,从而在制度层面上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其次,国家层面要排除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加快立法进程,尽快让《工资条例》顺利降生。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