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7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蔡:陈宗光笔下的福州“小知”
□讲座
□本地出版
生长有时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蔡:陈宗光笔下的福州“小知”

陈宗光福州人,1956年出生,油画家,现任职福建师大美术学院
《我们的十平方》
陈宗光笔下的“老蔡”,画尽了“50后”福州小知识分子的惶惑和不安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对于福州画家陈宗光来说,今年的“上海双年展”还是个“未来时”。未来不远,下个月中旬,陈宗光的6幅参展作品“老蔡”将跟随“2012年上海双年展”的“中山公园计划”“走”到漳州;之后,“老蔡”将回到上海的上双主题展馆。福州人也将于明年初在福建省美术馆再度看到这套作品。

到底是哪6幅?这个问题连陈宗光自己都回答不了。陈宗光从1998年开始创作的“老蔡”系列,已经超过了200件。而对他来说,绘画永远都是“进行时”,这一刻或下一刻,都有可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他的策展人要做的,是在截止日期前,挑出“最好的”。10月30日,当本报记者采访陈宗光时,他仍在福州白马路“艺术家园”中孜孜创作他的最新“老蔡”。

很少人知道,那位永远活在梦中的老蔡,是陈宗光画笔下的“福州式疼痛”。陈宗光说:老蔡,籍贯福州。我把他带到北京,现在,他已经很适应了。

陈宗光:“福州出品”的50后

对福州人来说,画家陈宗光完全是“熟地熟人”。1956年,他出生在东街口的老宅里。童年的他天生爱画,先向哥哥学素描,后来跟过一阵冯鹤亭,冯是当年福州新华书店的美工,擅长“红光亮”的宣传画。

1975年,陈宗光插队去了光泽,成为知青。种了一年地之后,绘画改变了他的命运:197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抽调到光泽“县里”,画领袖像。这一画就火了,被各个公社请去巡回画。陈宗光说,画画真幸福啊,不用下地,还给记满工分,还管你吃饭睡觉。

因为能画,1977年底陈宗光得到了一个考大学的名额,他以建阳考区的专业第一上了师大的美术专业。

大学时代的陈宗光“很有钱”,上世纪80年代初,聚春园那一带有个“八一礼堂”,也是电影院。外有大墙,电影广告就画在墙上,陈宗光画过《法庭内外》、《沸腾的群山》、《庐山恋》的电影广告,那是墙绘,须搭了脚手架来画,高空作业蛮危险的。但画一次能给100元,好多钱!陈宗光太太说,他是福州式的好孩子,赚了一分钱都交给妈妈。有不用上缴的,比如跟林容生一起去浦城,给当地百货公司设计橱窗,对方虽然没给钱,但一人给一辆凤凰牌自行车。“80年代,我们结婚的‘几大件’,都是他画回来的。”太太说。

1982年毕了业留校,然后结婚,他那美丽的太太得跟着他住花巷大院的7平方米耳房,福州闹大水的那次,7平方米被淹过,鞋子啊脸盆啊什么都漂起来。即便如此,两人都还是觉得生活很幸福。

7平方米给这对年轻人带来了很多:比如太太的单位领导来视察居住条件,看时一言不发,却在一周内给分了房;陈宗光拿这7平方米吹牛,和同事李晓伟合作画成的《我们的十平方》,连着好几个展得了奖。太太至今怀念说,“福州的80年代,真的挺好的,人都特别真诚。”

如果就这样幸福下去,那么,陈宗光很可能一直沉浸在传统的绘画主流中。1983年的“全国侨乡画展”、1985年的著名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1989年第七届甚至到2004年第十届的全国美展,每次参加,他的作品都能入选。

老蔡,是福州的时代之变

1992年,陈宗光到中央美院进修,开始接触大量的西洋绘画。最初是德国表现主义,但让他最感到亲切的,还是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1909年—1992年)。培根以人像画见长,在欧洲,他的绘画技巧绝对一流,敢于接棒培根的画家,至少都是在技巧上过硬的,所以,陈宗光对培根的倾心并非偶然。培根的作品,总以扭曲变形的人体为主题,让人看到城市男性内心中的孤绝和伤痛。今年2月,培根作品《扭曲样子》三幅相连油画,还以23001250英镑(时值约2.4亿元人民币)成交,他是英国最贵的画家之一。

但老蔡的灵魂确然是福州的。“1994年从北京进修回来,我突然发现世界都变了。”陈宗光说。那也正是福州开始大拆大建的时期,整个福州成了闹哄哄的工地。拆迁,带来了太多人事变化;接着是在城市里的流离失落,即使那只是从东街口被安置到上海新村。全速前进的历史车轮无情地碾过每一个人,身在其中的人们,很难明白自己在心理上受到的时代伤害。“突然之间,生活的节奏变了,你发现大学教师的清高地位,在这么多一夜暴富的人面前,突然萎缩,非常渺小,而你也突然发现自己那么无力,你没办法凭借你熟练的画笔去改变这一切。”价值观混乱的90年代,突然抖乱的社会秩序,让新中年陈宗光失去了安全感。1998年,他画出的第一幅梦魇中的老蔡,连单纯的妻子都感觉到了不安。

其实,我们都会在日常生活里受到伤害。而艺术家和普通人的区别是,前者把伤害画出来,后者只能佐杯酒,把伤害咽下去。陈宗光说,“艺术的作用之一是疗伤。”

1994年后的陈宗光在当代领域很活跃,他参与了“98亚太地区当代艺术展”、“99中日当代艺术交流展”、“2002经验与差异:福建当代学术交流展”,那是福州当代艺术少有的活跃年份。受邀回榕参展的邱志杰(著名艺术家,2012年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因此看到了陈宗光的老蔡,出于激赏,他对陈宗光说,为了老蔡,你要到北京来。

51岁开始北漂

2007年,为了邱志杰的一句话,陈宗光举家北上京城,开始了“南飞北漂”的生涯。北漂创作的同时,他时时飞回师大给学生上课。

刚到北京的时候,一家租住在工厂宿舍,太太亲自动手打理家务,“结婚20年,我是第一次从头开始学习买菜做饭拖地。为什么?因为我是陈宗光的第一粉丝。”

2005年—2007年,是中国当代市场最好的年景。老蔡出现了,不少老外闻风而来。才看一眼,一位西班牙老太太藏家就先要走了一幅,接着是一对年轻的俄罗斯藏家,家里自有美术馆。“这个,这幅,还有那幅,我们都要。”陈宗光太太说,“我第一次见到,买画,跟买大白菜一样。”

很快,2008年的经济危机到来,市场冷了,他能坚持下去吗?

“对钱不要追求那么多,你就怎么都能过。”太太说,“有人来看画,他还常常不愿意被打扰,不见人,手不停笔地画。这样错过的商机太多了。”但陈宗光不怎么在乎,因为“画画才是我的终身事业”。这5年里,陈宗光只做一个“老蔡”系列,越做越丰富,越来越精到,他画了不下200幅各式场景里的老蔡,除了老外,他的画被不少圈内同行收藏。2011年,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外围展全球巡回,然后是即将到来的上海双年展。一直在梦中的老蔡,终于在当代的现实中也站住了脚。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