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儿童是静悄悄的犯罪,其身体伤害通常不严重,而心理、精神伤害尤其是对成长的负面影响是巨大和长远的。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姚建龙
核心提示:
最近一个月来,山西、浙江、山东等地频频曝光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这些虐童案的曝光,有不少偶然因素:温岭虐童幼师因为在网上炫耀、山西太原掌掴幼儿的幼师因为有监控器而被发现……要让孩子远离暴力,必须先追问:是否有更多的孩子受到虐待?虐童事件为什么频频发生、屡禁不止?护花“使者”为何变成摧花“狂魔”?如何惩处摧花“狂魔”?
解码一谁在虐待儿童?
虐童多发生在民办幼儿园;明打暗扎,花样繁多
近些年来,虐童事件时有曝光,今年以来影响较大的虐童案就不少。
今年2月,北京海淀区上地爱心幼儿园,3岁男童指认教师用针扎小鸡鸡。
今年5月,上海杨浦区格林双阳幼稚园,一女童下体被女幼师林某放入芸豆,事发后林某被停职。
今年5月,河南内黄县大风车幼儿园老师狂殴6岁男童被拘留。
今年6月,郑州文化绿城鹤立幼儿园,老师因孩子午休时说笑让他们互打耳光。
今年10月,山西太原市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一名5岁女童因不会算10+1,被一名女老师狂扇70个耳光。
今年10月,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老师颜艳红把一小孩的两只耳朵拎着往上提,叫另一教师当即拍下这一幕,并上传到自己空间,她空间里还有不少其他虐童照片,如将孩子倒着放进垃圾桶里等。警方以颜艳红涉嫌寻衅滋事罪将其刑拘,目前已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今年10月,山东东营市海培金色摇篮幼儿园老师李某被发现常常踹、打、胶带封嘴、针扎幼童。李某被行政拘留,案件在进一步调查中。
上述案例,都发生在民办幼儿园,而且其中有些是黑幼儿园。此外,多数肇事老师都没有教师资格证。
解码二虐童者该当何罚?
虐童罪立法有必要,但目前尚未穷尽法律手段
虐童事件被曝光后,都会引起很大反响,当事教师被处以从检查、停职反省到开除等惩罚,幼儿园、学校或教育机构赔偿、道歉以至于被取缔,事情便告一段落。但很快,又有类似事件发生,似乎永无尽头。
不少人认为,虐童案频发,与惩处不力有关,因此温岭案曝光后,喊打喊杀,要求严肃追究颜艳红刑事责任的声音不小。但这时,人们发现,虐童案造成的精神伤害虽然很大,但身体伤害往往构不成轻伤,无法追究故意伤害罪,而刑法中的虐待罪的施虐者又只指向家庭成员,不包括教师。
因此,温岭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颜艳红。但这个罪名在法学界引发极大争议。不少法学专家认为,定这个罪名实不符。法律界人士呼吁,我国刑法应当尽快增设独立的虐待儿童罪罪名,或者将虐待罪的施虐对象扩展到家庭成员以外,如幼儿教师等负有特定监护责任的人群,另外,还应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虐童行为入刑。
专家们认为,即使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在处理虐童事件中,家长、学校、监管部门和司法部门也尚“没有穷尽目前法律所确认的措施和手段”。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说,幼儿和儿童属于未成年人中特别需要保护的群体,对其人身及心理实施的伤害均应从重处罚。打一个耳光,也会对儿童造成较大伤害,如果尚未构成刑罚,可以用行政处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巨额精神赔偿是制裁虐童行为的有效手段。刘俊海表示,根据《侵权责任法》,虐待、侮辱儿童,属于严重侵犯儿童人格权利和尊严的行为,会给儿童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和阴影。如果让侵权方承担严重的民事法律后果,赔偿巨额精神损害赔偿金,应该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解码三虐童为何屡发?
不仅是个体道德问题,政府投入不足和监管缺位问题更大
教育专家们认为,严厉的处罚只是一方面。屡禁不止的虐童事件背后,有更多的问题亟待直面。比如民办幼儿园的准入与监管问题,幼师队伍的培训与待遇问题,等等。
肇事教师大多没有教师资格证,因此,舆论纷纷将矛头指向幼师资质。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刘惠玲介绍,至去年底,浙江幼儿教师人数10万人,有教师资格证的约6万,40%没有资格证。以事发的蓝孔雀幼儿园为例,16名专职教师中,包括园长本人仅3人有证。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按照现在的数字统计,全国整个学前教育教师缺口近40%,共缺乏80万幼师。这是政府投入不足的结果。这种情况,导致不少幼儿园只能聘请不合格的教师,政府监管乏力,甚至,由于是整体缺少学前教育教师,政府就算去监管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虐童事件多发于民办幼儿园,还跟民办幼儿园幼师身份尴尬、待遇低下有关。与公立幼儿园的教师“国家事业单位编制”方式聘用不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均是以“非事业单位编制”的方式被聘用,在待遇方面,与公立幼儿园差的不是一个台阶。
专业程度不足、收入低、工作压力大,职业认同感缺失,导致幼师群体负面情绪严重,加之长期监管缺失,虐待儿童有时就成了宣泄途径。
解码四 如何教育幼师?
给教师做心理体检,在全社会培养尊重生命的观念
专家们认为,虐童事件已不仅是师德问题。针对此类事件,除了要从司法角度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还需要在整个教育系统确立一个明确的观念——真正地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周念丽认为:“教师资格证书,只是一个外在的指标,不能认为只要有证书就万事大吉了。如果教师在内心深处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虐童事件还会发生。”她认为,教师要有
两本证书——一本是有形证书;一本是无形证书,即对幼儿生命的尊重与爱。
从“硬”的方面入手,应严惩虐童教师;从“软”的方面考虑,应在教师心理健康上严格把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教授徐光兴认为,首先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在选择教师时,不仅要审查其是否有教师资格证书,也要看候选人心理是否健康,要有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
“在全国范围内,给教师做心理体检,不合格者就不能当
教师。”徐光兴说。不仅要关注年轻教师心理健康,一些年长教师工作了很长时间,会产生倦怠,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或丧失,更要注意。他指出,不应因出现了一些虐童事件便妖魔化教师,这样不利于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关系。
青岛大学教授刘忠世认为,虐童、体罚等暴力事件,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为心理、道德问题,甚至也不单纯是教育体制、教育管理问题,这些所体现的是社会恃强凌弱文化的膨胀。
□调查
孩子厌倦入园两成家长不理会
法制晚报选取4家幼儿园,针对幼儿教师虐童问题,对100位家长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孩子是否曾经对幼儿园产生厌倦情绪的时候,有58%的孩子家长表示孩子曾经厌倦上幼儿园,其中女孩达53.45%,男孩的这一比例为46.55%。面对不愿上幼儿园的孩子,有41位家长首先想到和老师沟通。37位家长会向孩子询问厌倦入园的原因。有21位家长表示,他们会正常接送孩子上幼儿园。
但也有家长表示,孩子曾经不愿上幼儿园,自己因工作忙未理会,后来才知道孩子长期在班里受人欺负。 (法晚)
□他山之石
美国设专门机构帮助受虐儿童
美国政府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儿童局里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儿童虐待与儿童福利事务。他们每年都组织研究者对美国儿童虐待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报告和解决措施。他们拥有国家资金优势,资助很多组织,帮助受到虐待的儿童。 (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