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动静”结合 擦亮城市容颜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静”结合 擦亮城市容颜
莆田投2000多万改善环卫设施,城市卫生大改善
下店清洁楼集垃圾转运和公厕为一体,干净整洁
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转运站
新的分类垃圾桶
 

N本报记者 吴智飞 李帅 马俊杰文/图

核心提示:“现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备,跟过去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城市变得越来越清洁了,每个莆田的老百

姓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莆田的下磨垃圾转运站,45岁的郭大姐每天都与垃圾打交道,可是她的衣服很干净,她在环卫部门工作17年了,对于这座城市的卫生状况变化,她特别有发言权。

说到莆田的城市环境卫生,就要说到“静”和“动”,“静”是指固定的环卫设施,例如垃圾转运站、垃圾箱,“动”是流动的垃圾运输车、洒水车。记者从莆田市环卫处了解到,在2009年,政府投入了500多万元,将天九湾、农贸、下磨、龙桥、坑边,由老式的垃圾转运站改造成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截至2011年底,莆田市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公交东站、下黄、屿上、下店、延寿路等5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在过去的三年中,莆田市增加了14辆密闭压缩式的垃圾运输车,增加了5台洒水车。今年,将进一步普及分类垃圾箱,新增这类垃圾箱6000多个。

新垃圾站 像一处景观

昨天上午10时,记者来到了下磨垃圾转运站,它是老式的垃圾转运站改造成的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可以说是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过去,周边的居民提到这里,都说即使在距离比较远的地方,也可以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等靠近了,过往的行人都捂着鼻子快速通过。污水横流,苍蝇乱飞,臭气熏天,老式垃圾转运站给人们留下的是这些印象。

2009年改造以后,这里

的面貌就改变了,不再是垃圾板车运来,简单地集中,然后装上大汽车运走,而是利用压缩设备,将大堆垃圾挤成饼状之后再运输。这时,正好有一辆垃圾车来到这里,转运站的工作人员郭大姐现在只要按墙上的按钮,就可以对已经倒进大坑里的垃圾进行压缩,同时进行消毒,防止蚊蝇孳生。压缩污水将通过排水设施收集汇入沉砂井,预处理后通过专门管道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新垃圾车 告别滴撒漏

在莆田市,一些新建的垃圾转运站都很美观,有的老年人说,装垃圾的房子还这么漂亮,真是怪事;年轻人则说,好像是城市景观。在莆田市环卫处,办公室负责人郑敏说,城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在过去,莆田的中心城区只设立了5个垃圾转运站,不但设施陈旧效率低下,而且分布很不合理。现在,通过新建和改造,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已经达到10个。

郑敏说,与之配套的

是垃圾运输车,老式垃圾运输车存在着“滴撒漏”的情况,人们经常有这样的印象,垃圾车一边走,臭味一边飘过来,而且污水不断从车底滴出,路上留下一长溜水迹。特别是在夏天,居民区的垃圾污水较多,污水就会从车厢的缝隙里滴漏出来。现在,选用密闭压缩垃圾运输车运输垃圾,增加了14辆车,防止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漏撒、飘扬,保证沿途环境不受污染。

新垃圾箱可分类很环保

杨先生租住在天妃路城南加油站附近,家门口就是延寿路。据杨先生介绍,在两三年前,由于出口附近没有垃圾桶,包括他在内附近的住户都习惯把垃圾丢在角落里。因此,自己家门口的路边经常都堆满垃圾,煤球渣、果皮、纸张等生活垃圾混杂在一块,会堆出十多米长。有时候,有人还将剩菜剩汤乱丢,在太阳暴晒之下,垃圾堆发出阵阵恶臭,途经的人只能掩鼻而过。

接着,是一些单桶的垃圾箱出现在马路两边,然后是分类的果皮箱,渐渐地,附近的市民都养成将垃圾打包扔到垃圾箱里的习惯。而且,最令杨先生感到高兴的是,过来清运垃圾的环卫工人每天过来两趟,比以前“勤”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一位花甲老人黄先生,他告诉记者,现在已经习惯给垃圾分类了,除了自己在丢垃圾的时候注意分类,还常常让附近的小孩子也学着分类丢垃圾。

市环卫处的工作人员郑敏表示,今年将新增的6000多个分类垃圾箱并不是最终的数量,市政府还在研究增加更多的分类垃圾箱,让城区所有的主干道、大街小巷每隔50米就有一个垃圾箱。除了新增垃圾箱数量外,市环卫处和荔城区、城厢区政府都将投入资金,用分类垃圾箱替换单桶垃圾箱和移动垃圾箱,让分类垃圾箱“占领”莆田城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