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1版:今日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涨工资最能提升幸福感
工程院造假拉票者将取消院士提名
专项资金将遏止“人为分配”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发布 10月建筑业生产增速加快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涨工资最能提升幸福感
调查显示,提高养老保障、食品安全水平也能有效提升幸福感
 

N燕赵都市报

本报讯 《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2日联合发布“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收入依然是最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因素,健康和婚姻位居其次,“提高工资水平”成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

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评价主要涉及身心状况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等5个方面。

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相较于去年高出了0.4个百分点。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显示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而《小康》调查显示,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交通条件等方面满意度总体评价值越高的地区,幸福感指数往往越高,反之亦然,这说明幸福指数与民生工程紧密相关。

据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显示,部分行业工资上涨过快,除企业高管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最大达4553倍外,企业内部近5年来高管工资增幅明显超过普通职工工资增幅,收入差距不是在逐步缩小而是明显放大,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而全国总工会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两成职工5年间从未涨过工资。

“收入、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剧是导致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提高幸福感的首要前提就是解决收入和分配的不公平。“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发展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切实回归以人为本的层面,关注民生问题,关注人民的感受。幸福、尊严这样的心理感受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2020年有望达6亿人

N人民

11月3日,在第75次中国改革论坛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由于城镇化尤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巨大,未来1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达50%以上。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6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有望成为拉动全球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

迟福林表示,中国2011年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了1.6亿的农民工群体。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从现实情况看,只要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相关改革到位,中国2020年达到50%以上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是有可能的。

在迟福林看来,中国消费需求释放处于历史拐点。如果未来10年,人口城镇化蕴含的45万亿~50万亿元的消费潜力得到比较充分释放的话,能够支撑7%~8%的经济增长,由此使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