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欧阳进权
本报讯 “像当年梅花伞业老板带着几把雨伞,单枪匹马在广交会上拿到十多个货柜订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上周日刚刚闭幕的第112届广交会上,晋江一家鞋业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这样感慨今年秋季广交会的惨淡。
在上周日闭幕的广交会上,采购商与会总人数比上届减少约10%,出口成交额约下降9.3%。
“不仅订单难拿,一次能拿到的量也只有过去的零头。”省内一家鞋企说,此次广交会的订单都是针对2013年,今后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从地区看,受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影响,本届广交会对欧盟和对美成交分别减少10.5%和9.4%。对新兴国家出口也萎靡不振,对东盟国家和对中东分别减少7.9%和5.7%。对金砖国家成交也微跌0.7%。而且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占比达86.6%,增加了0.3个百分点。
“未来三到五年内,过去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难以持续。”知名财经评论人士清议认为,今年广交会“遇冷”说明过去多年形成的、以外资推动加工贸易产能扩张为特征的传统贸易增长格局已告一段落。当前这种持续“降温”实际上反映出全球市场链仍在重塑之中。国际市场需求总量和我国生产供应成本在不断变化和互相适应,这种再平衡不可能是一个短期的、快速的过程,因此,在未来几年中将处于低速增长态势。他认为,低增长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