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吴智飞 李帅 马俊杰 文/图
核心提示:“噪音是一把无形的刀,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把人搅得心烦意乱……可是,在莆田,这把刀,却渐渐被磨平了。”近几年,莆田政府部门在噪声防治上投入不少人力物力,硬件、软件都得到提升。虽然商业日渐发达,超市、商场促销不断,广场每年都有新增,但莆田市的噪声却渐渐趋向平稳。这也与广大市民环保意识提高分不开。
路设禁鸣牌学校变安宁
昨日,记者来到莆田市擢英中学附近的古城路。一位来这里接孩子的家长说,由于路边设置了禁止汽车鸣笛的标志牌,车辆经过时,一般都不会鸣笛了。这位家长说,过去走到这里,就听到鸣笛声不断,多是由于路面拥挤,后面的司机等得不耐烦,就不停按喇叭。鸣笛声、行人嘈杂声混在一起,不绝于耳。谁也没有考虑到这旁边就是学生们学习的地方。现在,路边设立了禁止汽车鸣笛的标志牌,汽车鸣笛的现象少多了。
在莆田市区建设路,有不少居民小区。一位老伯说,现在噪音污染没那么严重了,这与政府部门的努力有关,也与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有关。比如说,老百姓越来越看重安静的环境,过去有人在居民楼下开店,往往把广播喇叭搞得好响,现在一些店主都自觉了。如果有人拿着高音喇叭去小区里推销小商品,过去无人过问,现在小区都会站出来,制止这种行为。再者,有人在居民楼旁跳广场舞,如果有人投诉,不少广场舞的团队也会主动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活动。
主干道“白改黑”全面降“胎噪”
近几年以来,莆田全市发展速度变快,汽车保有量年增长一万辆左右,目前市区范围内在建的工地有二十几个。此外,商业渐渐发达,超市、商场促销不断,广场每年都有新增。但是,莆田市的噪声却渐渐趋向平稳。
据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刘开国介绍,监测站在城厢、荔城和涵江三区内划出105个网格,每个网格面积为500米×500米,共覆盖25.75平方公里。每个网格内监测的噪音数据都经过收集、处理、统计、储存起来。
市区荔园路、福厦路、胜利街等13条主次干道的交通噪声一直对沿边居民的生活产生干扰,在噪声污染中,这种噪声叫“胎噪”,就是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轮胎与路面摩擦所产生的。为了减少这部分噪声,市政府从学园路开始将13条主次干道先后进行“白改黑”,极大降低噪声。
【热线回馈】建议设置创模“红黑榜”
昨天,本报与莆田市环保局联合开通“创模热线”968111,让广大市民来电反映环保方面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建议。昨天不少市民打来电话,表达对莆田这几年变化的感受和自己的希望。
市民陈先生:我是土生土长的莆田人,这几年,莆田在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经常外出旅游,去过一些沿海港口城市,感觉人家的绿化已经不完全停留在种树种草的阶段,而是开始在花卉上面下功夫,各种花卉琳琅满目,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花园城市。
市民刘女士:建议设立“创模样本路”,起到一个先锋模范作用,让莆田的各区争当“创模样本区”,再进一步推广,老百姓都明白这个道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作用太重要了。
市民李先生:我家住在建设路附近,在靠近路口的人行道上,有一个大垃圾堆,旁边也没有垃圾箱,居民随手将垃圾袋扔在这里,而且垃圾清运也不及时,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希望可以得到及时处理。
市民何女士:感觉莆田有的街路灰尘很大,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像查处噪声、空气、饮水水源污染一样,去查处灰尘的源头。据我所知,在一些拆迁的工地,工人在拆迁时,根本不在上面浇水,导致灰尘随风飘散。
市民赵先生:建议报纸上设置创模“红黑榜”,对好的做法、好的个人上“红榜”,相反,不好的做法、不好的个人上“黑榜”,这样正面反面有个对比。关于这些建议,记者将在第一时间把这些问题和建议归纳后传给莆田市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