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见习记者 陈文浩 本报记者 包华 关铭荣 黄启鹏 文/图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送”又成网络热门话题。网络之外,每天上下学时间,“中国式接送”孩子的现象,在榕城准时上演。连日来,记者兵分多路,去感受榕城的“中国式接送”。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家长们几多温馨,又带着几多无奈。
家长们接送孩子上下学,不辞辛劳,天天面对交通拥堵,日复一日地跑着同一条路线,也有一丝无奈。但无奈归无奈,说起要不要接送,家长们的态度总是坚决的。个中缘由,有福州市民在论坛上道出:“那时候,马路上还没有那么多车;那时候,人贩子还没那么明目张胆。”这些正是现在家长们接送孩子的理由;福州乌山小学的学生家长张女士说:“经常听说有孩子被拐骗的新闻,所以还是自己接送比较踏实。”她还说,每天的接送时间,是她和孩子的最佳沟通时间。
在福州钱塘小学接送孙子的李依伯则表示,现在人多车多,而且不少人不守交通规则,小孩子又不懂事,怕一不小心就出交通事故。依伯表示,至少还要再接送孙子五年。
家住金山的吴女士说,自己考驾照买车就是为接孩子。在假期里,她不顾烈日炎炎,天天泡在驾校里,为的只是赶在儿子开学前考到驾照。
尽管有人说,国外就是让孩子自己上下学。这看起来很美好,但在现实中,还是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使“中国式接送”在继续。
在每天上下学的时间里,在拥堵的道路旁,看着那些大人伸长脖子向校门内眺望的姿势,看着那些欢蹦乱跳出校门的孩子,我们在感慨像“菜市场”的无奈之余,仍能感受到一丝丝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