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2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解放大桥40年变化
三代摄影记者记录福州变迁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代摄影记者记录福州变迁

国庆十在天安门前拍摄游行队伍周年,杨北钊(右一)
杨北钊(中)、杨婀娜(右)、包华三代摄影人在讨论照片
 

N栏目主持 朱嘉怡 肖春道

在摄影同仁的撺掇下,杨北钊老人同意举办一场摄影展,主题是“三代人眼中的福建”。今日上午,在福州澳门路林则徐纪念馆,杨北钊祖孙三代快门下的一百五十多张照片,将呈现半个多世纪来,福州城、福州人的变化。

我们错过了

“没拍下烧木炭的公交,是个遗憾”

年近八十的杨北钊,曾是中新社福建分社的一名摄影记者,也是这个“摄影世家”的第一代新闻人。因为工作关系,1955年,杨北钊就拿起相机开始行摄福建,留影福州。

“手中有相机,你就要随时留心,选择性地将身边的事物记录下来。”这是杨北钊见到外孙包华时最喜欢念叨的一句话。对于摄影人来说,错过的瞬间将不再拥有,而对于后人来说,也将错过那个时代的切片。

“我曾有的遗憾,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福州仅有一条公交线路,从台江到南门兜,车是烧木炭的,那时觉得这样的车太落后了,就没拍下。”杨北钊说,对于现代人来说,烧木炭的公交是无法想像的,“如果能以照片呈现,就直观多了。”

我们见证的

“航拍福州算最早,乘坐的是安2飞机”

杨北钊也是航拍福州的第一批摄影人。“应该是1973年时,那时我们借来‘安2’飞机,用绳子绑在腰上,我和另一个同事趴在机舱口,拿着相机往下拍。”杨北钊说,那时的福州,已无法从现在飞艇航拍中找到一点点影子。

“你看天上有飞机哦,上面还吊着个人,那就是我爸!”杨北钊说,自己还记得当时十多岁的女儿杨婀娜跟伙伴介绍的得意劲。

今年58岁的杨婀娜是第二代新闻摄影记者。在2000年,她和父亲一样,有了航拍福州的机会。“那时候,我们用的是热气球。从温泉公园出发,乘着气球在天上飞,其他工作人员开着车子地上追。”杨婀娜说,当时飘到闽江边上时,出了点状况,热气球被缠在了电线杆上,是消防用云梯才解救下来的。

而如今,到了包华这一代摄影记者,飞艇遥控航拍已经算不上新鲜事儿了。

我们正经历

“外孙拍摄接吻大赛,那年代想都不敢想”

由于工作的关系,杨北钊的快门里,记录的更多是大事件、大人物。国庆十周年、大炼钢铁、李连杰和项南比臂力;郭沫若、老舍等名人游览福州……这些珍贵的镜头他都一一留下。

“改革开放以后,我女儿杨婀娜来接班了。1998年,海峡两岸‘中山舰’幸存者到武汉金口祭奠阵亡战友;2004年严复孙女辜严倬云回到家乡福州……”杨北钊说,在女儿的镜头里,记录更多的是两岸关系的进步,福州城市的建设。

“到了外孙包华这一代,他的照片形形色色、大事琐事都有了。”杨北钊感慨道,外孙拍摄白领跳钢管、接吻大赛……这些都是自己那年代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不过,我常说,也就是这样的照片,才能够体现不同时代的特点。”杨北钊说。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