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 王浩志/图
核心提示:昨日上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宣布了重新设置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国共45个项目入选,我省申报的鼓浪屿、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闽南红砖建筑、木拱廊桥同时入选。
据介绍,此次被选入新名单的45个项目分布于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涵盖古建筑、考古遗址、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等遗产类型。我省入选的五项中,厦门鼓浪屿、福州三坊七巷以及位于南安、厦门的闽南红砖建筑是我省单独申报的,闽浙木拱廊桥、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与外省联合申遗。其中,闽浙木拱廊桥共22座,我省12座,浙江10座;海上丝绸之路共有九个城市共同申遗,包括我省的福州、泉州、漳州,以及江苏的南京、扬州,浙江的宁波,山东的蓬莱,广东的广州,广西的北海。
【申报依据】遗产要具有“世界性”
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今年5月底至6月中旬,国家文物局派出四个专家组对我省五个申报项目进行了书面评估与现场考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000多处,接下去还要再公布2000多处,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在只有30处,哪些项目能够入选世遗名录,哪些项目能够入选预备名单,关键要看是不是‘世界性’的。”省文物局有关专家介绍,本次列入预备名单的45个项目,都是具有“世界性”的遗产。福建目前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武夷山与福建土楼,以土楼为例,它在古建筑方面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就具有唯一性。
专家介绍,福建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文物数量在全国占第十位。此外,我省文物保护起步得也比较早,早在10多年前,我省在进行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时,就着手对成片、有价值的文物进行保护,不少文物保护都是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进行的。
【项目特色】四项与传统建筑有关
记者注意到,本次入选的五个项目,除海上丝绸之路外,其余四项均是我省独特的建筑类型。
“福建的古建筑确实有特色,很多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建筑专家黄汉民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土楼的学者之一,正是他把福建土楼推向了世界。黄汉民教授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福建都留下了很多独特的建筑类型。福建地理环境很特别,四周都是山,隔绝其他省份,气候又自成单元,历史上被比喻为“陆上孤岛”。这一地理环境,使得福建的许多古建筑没有经历北方的战乱,得以保存至今。
【今后保护】用“世遗”标准管理
“入选为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也就意味着要用世界遗产的标准去保护和管理。”建筑专家黄汉民教授说,这些遗产不光是福建省的,更是全世界的遗产。黄教授说,进入这个名单之后,在肯定了遗产价值的同时,也要求保护管理水平要跟上。
记者也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按照国际惯例,每年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每个国家要推荐两个遗产,一般是文化、自然遗产各一个。本次推出的45处预备名录,今后的世界文化遗产,将从中产生。而哪些项目能最终被推荐,主要看保护管理水平。
省文物局透露,此次入选预备名单的五项中,鼓浪屿在保护方面比较靠前,上个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五位专家到厦门鼓浪屿考察,这个组织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在审定世界各国提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冲击世遗的福建五项目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因此得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特色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美誉。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占地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包括东海起航线、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闽南红砖建筑:集中在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建筑使用红色砖建造而成,有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建筑造型、技艺、用材等蕴含着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独具地域特色。
●木拱廊桥:曾风行于北宋,是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横跨汴水的虹桥就是木拱廊桥的典型代表。如今,木拱廊桥在闽浙山区一带被重新发现。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泉州的万安桥、潮州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