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综合消息
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了昆曲专场“中国昆曲名家年度雅集”。演出中,许多昆曲国宝级大师云集,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插曲:当主办方邀请北师大教授于丹上台点评整场演出做最后发言时,却被观众高呼“下去”。目前此事引发网友热议,各种观点都有。
现场观众不都是北大学生
昨日凌晨,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文化超女”于丹在北大一场昆曲演出结束后,准备上台分享心得时,遭观众呛声后下台。昨日上午,观看演出的观众向记者证实,确有于丹被轰下台一事。
据现场观众描述,一身超短裙黑丝袜装扮的于丹刚一开口说:“我代表所有观众感谢老
艺术家们……”就惹恼了观众。台下有人大喊:“你代表不了我们!”“不用你代表!”在众人的“于丹下去吧”和集体“嘘”声中,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
在听说有网友斥责北大学生素质不高时,这位现场观众表示,当晚的活动属于商演,并非只有北大学生来听。“大概一半是北大的,一半是校外的昆
曲迷。”
针对网传于丹被观众高呼“滚下去”,当晚活动主办方老板王翔透露,当时并没有人喊“滚”,只有人说了“下去”,但并非北大学生。他表示,于丹与昆曲有很深的渊源,请她做嘉宾没有错,“这是我逼着她上的,所以就是说这个事我确实也很自责。”
事后于丹发微博未回应
11月18日上午,于丹连发三条微博,回顾当晚的经历,但并未作出正面回应,似乎没有受到现场观众“喝倒彩”的影响。
于丹先是在微博中说,“昨晚北大的百年讲堂,一场无与伦比的昆曲盛宴,十位最卓越的艺术家演出整整三个半小时!外有载歌载舞,内有至情至性。他们演绎得风华
绝代,观众欣赏得酣畅淋漓!”
随后于丹又表示,“当年的‘张三梦’从慕尼黑载誉归来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也是这样痴迷地从台下望着她……汪老师的《拾画叫画》和《琴挑》各自看过都有十几遍吧,眼风光彩一如当年……”从于丹的微博可以看出,她对于昆曲艺术还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最后于丹称,“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观点“超短黑丝”亵渎国宝
网上有在场观众发帖称,于丹当晚身着超短裙黑丝袜和高跟鞋,上台又是一阵心灵鸡汤式的讲话,很不合时宜,所以遭到众多观众的嘘声。一位现场观众表示:“我也嘘了,不知道是不是和好多现场观众的心态一
样——在一排镇国之宝(昆剧迷应该明白当天的演出很可能堪称昆剧史上的‘空前绝后’)面前,任何心灵鸡汤式的东西都是一种亵渎,而且全场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已经证明我们的崇敬了,没有什么更诚意更高端。而且
她是在台下好多观众喊着让老艺术家返场和讲话的时候被主持人隆重邀上台的,所以更让观众情绪反弹;另外这位女士当晚很不合时宜地穿着超短、黑丝、恨天高就上来了,实在不太尊重且有碍观瞻。”
声音于丹的确让人反感
@Warrenwei:于丹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得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因为不想被骗。她说的是最理想状态的东西。
@SummerBlossom:于丹
以娱乐明星的包装兜售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的确让人反感。
@兔子糖:看到北大老艺术家戏曲专场中观众把于丹嘘下台的新闻,暗自乐了一下,北大依然为人们保留着自由宽松的土壤。这样长大的学生,在毕业融入社会的时候会很难
过。可如果能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北大,因为这才是青春。我在最热血的时期,享受到了最自由的空气。
@是哪处曾相见:我已经多年未在正式的剧院看到这样的倒彩了。这不值得夸耀。不喜欢可以起立离开,可以不给掌声,这样,过了。
快评于丹被轰应为警钟
于丹被北大观众轰下台成了众人关注的新闻,但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情况,在北京大学并不罕见,甚至早已形成一种独特的北大“传统”。
北大的宗旨是“兼容并包”,因此周星驰、李宇春等受到年轻学子垂青的娱乐明星,都曾登上北大的讲台。虽然也曾引起争议,但从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北大敞开大门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胸怀。但是,北大学生也是苛刻的,集体跺脚和发出“嘘”声是在北大久负盛名的表达不满情感的宣泄方式。无论台上是谁,如
果不能让台下观众信服,都有可能惨遭此等残酷对待。
其实自称为“昆曲粉丝”的“学术超女”于丹已经多次亮相于各种和昆曲有关的场合,一向能言善道的她也总是能够出口成章,用各种华丽的辞藻进行滔滔不绝的“于丹式”点评;其行为并非没有诚意,但在直率挑剔的北大学子眼中,于丹的表现未免过于矫情做作、用力过度;尤其又是以明星身份喧宾夺主出现在国宝艺术才是主角的场合当中,难免会遭人反感。别的场合,也许也会有
人有意见,但不至于如此激烈表现,但在鼓励个性、崇尚性情、宽容叛逆的北大,出现这样的场面则不足为奇。
此举是否有些过分可以探讨,但这样的情况出现,确实应该被视为一记警钟,让外表附庸风雅、其实内在苍白浅薄的人有所清醒——文化,不应只是披在表面起装饰和炫耀作用的外衣,而应成为一个人真正具有价值的精神内涵。而民族文化、传统艺术,也应有绝对的自信,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名角大师光芒璀璨,而不必借明星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