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凌燕 王钊 文/图
核心提示:吴兴为莆田延陵吴氏始祖,吴祭为莆田黄石水南吴氏始祖。与其他姓氏不同,莆田吴氏有两位入莆始祖,说不清谁先入莆,道不明两人的关系,虽然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但吴兴修筑陂建“北洋”的丰功伟绩,却早已名载史册,吴祭繁衍了众多后裔,在世界各地有400多万子孙。
莆田多处地名源自“吴兴斩蛟龙”
莆田吴氏有吴兴和吴祭两个世系。吴兴居北洋,俗称北吴。吴祭居南洋,俗称南吴。吴兴(646年—709年)祖籍延陵郡(今江苏常州),后继承祖业经商,从江西豫章入闽经商。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周永昌元年(689年),吴兴为避“则天乱政”随父入闽,后来定居在莆田,居住在华岩山下洋西洋。他倾尽家资,兴修水利,带领百姓筑长堤,引水南流,时称“北洋水利工程”。后有一年,暴风雨袭击兴化大地,莆田多处山洪暴发,长堤崩溃多处,屡修屡坏。吴兴意识到这是水中蛟龙在兴风作浪,他身披铠甲,手持宝刀,毅然跃入陂下深潭,一举劈下了龙头!吴兴却因身负重伤,沉入溪底!
莆田至今还流传着这个“吴兴斩蛟龙”的故事。吴兴斩蛟龙还为莆田留下许多地名。现今城郊乡畅林村有条“赤溪”,源于龙血染红了下游的溪水。吴兴殉难后三日,人们在八里之外的泥淖中,发现了吴兴斩龙的大刀,就把那个地方叫做“吴刀”,即今天的西天尾镇吴江村。蛟龙头被斩后,随水漂流了十余里,搁浅在溪岸边,人们把该处称为“流头”。吴兴斩龙之处,在今天泗华陂下游,潭深水清,人们称为“吴公潭”,潭南边的地名叫“吴公”。
在荔城区拱辰街道上林村,有一座吴兴纪念馆。莆田吴氏后人每年都来这里祭拜,举行纪念活动,纪念先祖。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也是南吴后裔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吴祭后裔有400多万名。
吴氏入莆,始祖生年和世系、入闽入莆时间与历史事件,志谱记载不一,历来存有争议,至今留下许多待解之谜。若说吴兴和吴祭是“兄弟入闽”,吴兴生于646年,卒于709年。与吴祭生于718年或824年,相差又太远,但无论哪种说法,吴兴都不可能与吴祭一起随王审知共同入闽,然后共同建陂。
莆田市姓氏研究会秘书长林春德认为,吴兴的功绩载入史册,而吴祭只是民间人物,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的义举和善举,他只是作为大户人家入莆,因此吴祭和吴兴应该是不同的入莆支派。在来历上,吴兴出生一般,不是衣冠士族,没有府第。吴祭有显赫的家世,他还是工部屯田员外郎。年龄上,“吴兴斩蛟龙”故事所说的蛟龙应该是鳄鱼之类的海里生物。从建陂和斩蛟龙事迹推断,吴兴入莆时应该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才能有此壮举。吴祭后裔众多,遍布东南亚国家,就连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也是他的后裔,这说明他妻妾众多,家族庞大,入莆时年纪大,他还很长寿,活到80多岁。在活动地点上,吴兴生活的年代在北洋开辟之前。吴祭生活在黄石水南,说明南北洋已经形成,水已归路,庄稼开始生长。由于吴兴早逝,留下的后裔并不多,目前集中在荔城区西洙村和游洋部分地区。而吴祭的后裔遍地都是,每年祭祖的子孙成千上万,家庙香火远比吴兴家族旺盛。由此看来,两人并不是亲近的血缘关系,至少不是三代以内的关系。
吴祭第33代孙被尊“阿里山之神”
莆田吴姓与台湾关系密切。自从明清时期,莆田吴氏迁入台湾,现在吴姓人口已在台湾排行第7位。莆田市吴祭文物保护中心理事长吴国林说,在宝岛台湾,吴祭后裔达到60余万人。吴祭第33代孙吴凤因舍生取义,被台湾人尊为“阿里山之神”,并建祠立庙世代供奉。
【吴姓图腾注解】
吴是吴族的族称。吴是以句芒玄鸟为图腾。吴由太阳和玄鸟组成。句芒是太昊的长子,是专门测量春分点的上古东方氏族,是太昊的助手。句芒是鸟图腾,吴也就是鸟图腾祭日之族,崇太阳神之族。